金火焰
10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大连国际会议中心与出席第七届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中外企业家代表举行对话交流中说道:“我并不想把“总理”和“农民”这两个岗位做贵贱之分。但是,我也可以告诉大家,在几十年前我就是农民。当年我当农民的经历对我今天担任总理的职务受益匪浅。”(据人民日报9月10日)
李克强总理的话是发自肺腑之言,总结出一个浅显道理,成大事者,必对农民怀有深厚的感情。没有农民经历的人,政治生涯就不完整,人生履历就不增辉。总理尚且将当农民作为一种骄傲,我们干部更应该踏实当好农民的公仆,让社会对农民肃然起敬。几千年来,中华儿女正是在男耕女织中积累了华夏文明,每一个人的家族追溯到前几代可以说都是农民出身,农民身份正是我们的根、魂、本。朱德 《和何香凝主任原韵》之一:“农民分地大翻身,苦战九年镇日勤。”农民孕育着后世,哺育着后人,繁荣着国家。
农民既然这么重要,理应受到尊重和赞扬,然而事与愿违,社会上出现谈“农”色变,瞧不起农民,以为自己与农民早就脱离了干系,殊不知,自己祖上就曾经是农民,自己衣食住行哪样不是农民用双手创造出来的,这种数典忘祖,背信弃义的人必遭唾弃。李总理把“农民经历”当做宝贵财富,是因为“农民经历”使人返璞归真,思想变得朴实无华,将来也能做出符合大众实际,为群众拥护的决策。
“农民经历”与群众路线紧密相连,走群众路线,就要贴近群众,急群众之急,想群众之想。有了“农民经历”的人,走群众路线,可以说轻车熟路,驾轻就熟,信手拈来。与群众相处也容易,更加了解群众思想,解决起问题也事半功倍。相比缺少“农民经历”的人,沟通话语难懂,了解情况费力,处理事情棘手,成为农民眼中的“三难干部”,如此,群众路线如何深入下去,更别提做出成效。有“农民经历”,固然值得骄傲,可以说有“农民经历”,就有“农民敬你”。
“农民经历”还与刹“四风”,转作风息息相关。有过“农民经历”的人,思想更加朴实,懂得“汗滴禾下土”的辛苦,理解“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珍惜,更知道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敬畏。当前,“四风”问题日益严峻,时不时“没事走两步来看看”,一些干部舍祖忘本,学起享乐,搞起形式,重起奢靡,摆起官僚,这“四起”,就是“四风”的具体体现,对待农民高高在上,对待工作漂浮不定,对待生活纸醉金迷,忘记自己是农民后代,更忘记身上农民烙印。农民经历是刹“四风”一剂良药,有过“农民经历”的人,自然远离了“四风”。
群众路线需要有“农民经历”的人,缺少“农民经历”的人应该沉下心,俯下身,与农民交朋友,熟悉农业,学习农事,掌握农技。只有在思想上重视,在工作中转变,在生活中朴素,意识到“亲农民”,方能“农民亲”,才能走好群众路线,才能让“农民经历”成为骄傲的资本,做出真切实际的决策,为民谋得更大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