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对“小负面”也要追责

石家友

2013年09月11日14:0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央广网9月10日消息:邵阳市委宣传部新闻科长罗健康表示:邵阳市委市政府已经叫停“发短信求市民配合民调,说好话,发补贴”的做法,并向网民表示歉意;对发出短信的市综治办提出严肃批评,要求立即纠正,杜绝类似做法;要求不得出台任何干扰民意的措施。

看来,邵阳花钱“买好话”,还真不是谣言。而且邵阳方面,应对这一负面消息也真够快的:叫停,道歉,严肃批评,立即纠正。但似乎,几条措施中,还缺少了点儿什么。

缺了什么呢?就是追究责任。那条短信,从动议、起草,到发出,究竟经过了怎么样的程序;又有谁拍的板,怎么就弄到了市民的手机上,就没有一个责任人吗?

花钱“买好话”,事儿看起来很小。我把它称之为“小负面”——跟重大的“负面新闻”比起来,它确实很小,不值一提,不值得小题大做。像这样的“小负面”,还有很多。比如今年5月,云南安宁市就有一个“口罩实名制”。遭到舆论吐槽后,他们也是撤销通知,并向消费者和市民致歉。同样,对“口罩实名制”,他们也没有追责。

应当说,一些地方“一不留神”弄出点负面性的“小动静”,也不一定是坏事。它可以在一个侧面,把权力者的“不安分”的一面展示出来。同时通过舆论的力量,形成监督的合力,尽最大可能纠偏。如此这般,权力运行才能不越界,不胡来,中规中矩,循规蹈矩。某种意义上,一些地方暴露出些许“小负面”,对地方治理,是有好处的。

但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要有像模像样的追责,做保证。事儿再小,总是有人操作的。那个人是谁,就成了追责的关键。对“那个人”追责,让“那个人”担责,类似的事情,才可能“杜绝”,道歉也才有价值。否则,泛泛地叫停、道歉、批评、纠正,意义都不大。人常说,“杀鸡儆猴”。不“杀鸡”,如何能收到“儆猴”的效果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赵娟、谢磊)
相关专题
· 石家友文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