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不跟陌生人说话”是个伪命题

张强红

2013年09月09日14:56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昨日《南昌晚报》记者前往南昌市多所学校调查,看看孩子们是否能够做到“不跟陌生人说话”。调查四所小学发现,绝大多数孩子对陌生人“不设防”,戒备的孩子占比很小,往往十个孩子,只有一两个比较戒备。(据9月4日江西新闻网)

最近,山西被挖眼男童案持续发酵,令人痛心,也引发社会的深刻思考。由于家长的疏忽,孩子的天真,往往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给孩子的身心造成终身伤害。随着新学期的开学,为了教育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南昌晚报》做的这个社会调查很有必要,也很有现实意义,但是绝不能夸大了“伤害”的负面作用。

教育孩子学会“自我保护”这是对的,也值得提倡。但如果为了不让孩子受到伤害,就把孩子与这个社会“对立起来”、“划分开来”,这注定是谬论。孩子迟早要成长,要面对这个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滚爬摸打,适应社会,在社会上立足。诚如《南昌晚报》调查的一样,8成小学生不设防,这并不代表这些孩子就完全没有戒备之心。这从侧面反映孩子的天真无邪、质朴单纯、善良纯洁,这正是人类不可泯灭的美好事物。如果过早地灌输“不跟陌生人说话”这种思想,小孩子将自闭、寡言、抑郁,也将害怕这个社会,不愿意去面对,最后将无法适应社会。

记者在多所学校“搭讪”成功,一个棉花糖让小姑娘失去警惕,仅有少数孩子会飞奔“躲避”,这些事实足以证明,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还不是很强,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同承担,科学施教,给小学生上好“自我保护”的人生第一课。但决不能以此来危言耸听,不跟陌生人讲话。“不跟陌生人说话”是个伪命题。我国是文明古国,更是礼仪之邦,有着5000多年历史文化的沉淀和积累。见义勇为、乐善好施、热情大方,都需要你我伸出援助之手,更需要传承,在华夏大地播下希望的种子。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赵娟、谢磊)
相关专题
· 惠斯春文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