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洋军
8月23日下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会通报驻村蹲点情况。“蹲点调研3天,与基层群众朝夕相处,由衷感觉心里踏实了,更加增添了信心和力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畅谈“接地气”的感受。(2013年8月26日人民日报)
做人做事,就是要心里踏实。而作为一个地方的领导干部,承担着服务一方群众、带动一方发展的重任,更加需要心里踏实,才能有信心、有力量、成大业。8月初,张春贤到南疆情况复杂、问题集中、困难较多的喀什地区叶城县江格勒斯乡,与乡镇干部同吃同住、与村民们同劳动,深入了解基层群众的所期所盼。蹲点调研3天,与基层群众朝夕相处,张春贤由衷感觉心里踏实了,给了我们很多启迪。
俗话说,“接地气”,才能“有底气”。领导干部要想在群众面前感到心里踏实,说话做事有底气,必须自觉主动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接地气”。张春贤带头深入到情况复杂、问题集中、困难较多的地区蹲点调研,其目的就是为了更“接地气”,让自己对基层群众的所期所盼有更深的了解,也才能更加增添做好群众工作、坚决打赢反恐维稳主动仗的信心和力量。各级各地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把下基层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作为“必修课”修好,才能真正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到实处。否则,高高在上当官做老爷,不想下基层、不会下基层,接不上地气,脱离了群众,只会使自己浮在半空找不着方向、寻不到根本。
什么样的干部是好干部?毋庸置疑,把群众装在心里,为群众着想,真心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的干部,就是好干部。张春贤主动蹲点调研,与基层群众朝夕相处,其本身就是一种爱民为民情怀的践行和释放。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8月23至24日在贵州调研时强调指出,做群众工作首先是个感情问题,有了深厚的百姓情怀,就有了为民利民的自觉自愿。搞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关键是站稳群众立场、增强群众感情,以强烈的为民情怀抓作风改作风,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解决“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群众满意的效果。只有完完全全地把群众装在心里,才能真正“识民情”而感到心里踏实。反之,干部心里没有群众,只装着自己的一些小算盘、小九九,搞不清我们党为了谁、依靠谁,弄不清我们的根在哪里、本在哪里,不能始终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不能站在群众的立场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见到群众、遇到难题,心里自然就会发慌、不踏实。
百炼成钢。领导干部心里踏不踏实,能不能成为群众公认的好干部,与经受的锻炼有关。应该说,领导干部下基层,是一项密切联系群众的好方法。但是,好方法必须形成好制度,并要有好落实。要坚持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固有的制度、常态的机制,才能真正让干部心里感到踏实、本领得到提高。正如张春贤所言,识民情、接地气,到群众中寻找破解难题的答案,让蹲点调研、吃住在乡村的调研方式固化成制度。这是惠民生、得民心之根本,也是基层干部群众的期盼。干部要因为“固制度”而感到踏实,绝不能今天下基层心里踏实了,明天不下基层又空虚慌乱了。要健全长效机制,使干部下基层成为一种政治自觉和职业操守。
作风务实才能心里踏实。干部感到心里踏实,必须要有务实干事的作风和行为。踏实干部是成就党和人民事业的宝贵财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就是得力于千千万万个不计名利、踏实干事的党员干部。当然,对于踏实干事的干部,组织上必须“多加留意”、“格外关注”,把那些真正不计名利,踏踏实实干事的干部,及时提拔到领导岗位上去,选进各级领导班子中去,让他们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不断地为党和人民立新功。要让踏实干事的干部“心里踏实”,也就是百姓之福,民族之福,社会之福,党和国家之福,祖国千秋大业之福。
相关专题 |
· 倪洋军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