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友
“我是一个普通社区居民,没受过高等教育,但这本书我都能看懂。”北京市海淀区定慧东里社区居民王兰云说,写的都是老百姓关心的事,用了很多百姓身边的事例,“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劲”。(8月25日新华网)
王兰云说的“这本书”,指的是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通俗读物的第11本《理性看,齐心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3》。“理论热点面对面”已走过11个年头了。每一年的推出,几乎都会“在读者中引起热烈反响”。一个理论读物,能办到这个份上,而且办成了品牌,很不容易。
“理论热点面对面”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归结起来,就是:站稳大众立场,着眼群众期待;直面大众关切,回答群众问题;体现大众风格,运用群众语言。简单来说,就两个字:通俗。也就是王兰云所评价的,“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劲”。
《理性看,齐心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3》,因为“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劲”,而受到群众欢迎。由此我想到的是:一些“官样文章”和领导讲话,恐怕也有一个“读起来(或听起来)一点都不费劲”的问题。
政府机关,因为决策和施政的需要,不可避免要有一些“官样文章”的。很多领导干部,因为职责的需要,也是经常要发表“重要讲话”的。这些文章和讲话,其最终的读者和听众,只能是普通群众——公共决策,需要群众的参与,政府施政,需要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离开了群众,什么事情也办不成。
很遗憾,对一些“官样文章”、领导讲话,群众往往反映听不懂、看不懂,听起来“费劲”,读起来“费劲”。为什么?
究其原因,这些文章和讲话,离群众远远的,不通俗,不贴近。有的高高在上,尽是云山雾罩的概念;有的空话连篇,叫人听起来索然无味;有的顾左右而言他,读半天也不知所云;还有的说话硬梆梆的,听起来就来气……这样的“官样文章”,这样的领导讲话,群众肯定不买帐。
文风、话风的改进,一直是中央所要求、群众所期盼的。但如何改进,朝哪个方向改进?我看“理论热点面对面”就是一个参考;“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劲”,应成一个标准。
相关专题 |
· 石家友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