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体坛观澜:孩子放学后去了哪

范佳元

2013年08月23日13:2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青少年对体育锻炼的热情,取决于一个国家对体育价值的认识,以及人才培养和评价理念。当体育真正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孩子运动的意愿得到自上而下的认可和鼓励时,青少年锻炼、体质加强就是水到渠成

  

  南京奥体中心入口处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学生们陆续进入亚青会主会场,等会他们要看的是紧张刺激的百米大战。这是南京作为亚青会东道主所享受到的“福利”——组委会免费向南京市中小学生赠送30万张门票,希望借助亚青会的举办,让孩子们有机会近距离感受体育的快乐,引导青少年养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组委会如此苦心,背景是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不爱运动。其中原因也是老生常谈,不外是课业负担重没时间运动,场地设施不足没地方运动,另外再加上营养过剩和电脑文化,“小胖墩”、“小眼镜”自然就在校园里多了起来。如就此对症下药,“减负”或者增加体育设施开放,难免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嫌,因为根源还是在于中国社会对体育的价值认识不够。

  青少年对体育锻炼的热情,取决于一个国家对体育价值的认识,以及人才培养和评价理念。美国大学在录取时,对学生的运动能力和SAT(美国学术能力评估测试)成绩同样看重,美国也是公认的精英体育和大众体育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人们总是对激励作出反应,如果总是用学习成绩来评价青少年成长,放学后做作业自然胜过放学后去锻炼。

  而观察孩子们放学后去哪里,的确是了解一个社会对体育价值认识的好视角。在一些体育文化深入人心的国家,学生放学后自觉参加体育活动,周末父母带孩子看体育比赛成为传统,家人以孩子进入校队为荣,体育真正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在这种主流观念以及人才评价机制的引导下,孩子运动的意愿得到自上而下的认可和鼓励,青少年锻炼、体质加强自然是水到渠成。

  让改变发生,营造氛围显得尤其重要。南京亚青会从伦敦奥运会上得到启发,提出“激励三代人”的口号,希望通过大型体育赛会的洗礼,带动南京青少年以及他们的家人、身边人发现体育价值,形成热爱体育运动的社会氛围。但走进赛场看比赛只是第一步,从“看起来”到真正“动起来”是全社会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次亚青会就能完成的。


  《 人民日报 》( 2013年08月23日 15 版)

(责编:方蕊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