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还需谨慎
群众的事办得快不快、好不好,是检验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指标。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近期在山东、湖北等地采访发现,一些地区通过职能整合、机制创新与系统内部调节,在不增人员、编制和经费的情况下,设立“马上就办办公室”。本应担负“马上就办、办就办好”职责的相关部门,挂个牌子是多此一举还是名正言顺?“马上办”能否改变工作作风?如何使“马上办”成为习惯工作?(8月19日 新华网)
不可否认,各地设立“马上办”的初衷是为民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马上办”意在纠正一些职能部门吃、拿、卡、要等问题,志在转变部分干部的庸、懒、散、漫等作风,目的在解决行政效率低下、政府公信力不强等弊端。“马上办”在一定程度上、在某些情况下确实解决了群众的不少难题,为群众办了一些实事,可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见到了一些成效。但这又是不值得表扬、褒奖的,因为解民需、济民困、为民办实事本是各部门的职责所在,是广大干部的分内之事和应尽的义务。没干应该追究责任,拖着不办、迟迟不解决应该批评,办了、解决了才属正常。
其实也难怪有群众会质疑,“难道不挂牌子,群众的事就不‘马上办’了?”的确,理所当然的职责所在、本可马上就办的事情反倒需要多挂一块牌子、再设立一个“马上办”才能解决,这是否也是一种不良作风呢?另一方面,是否会出现群众找到了相关职能部门却又被推到“马上办”的不良现象呢?由此说来,成立“马上办”的举措未必是最佳的选择,还远不能实现预期目的,远没有突破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远达不到群众路线和改进作风的现实要求,离群众期盼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马上办”大可不必设立,“挂块牌子”不如甩开膀子。
李克强总理曾经强调,“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改进干部作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同样也是一种改革,而且刻不容缓,需要拿出大刀阔斧的勇气和魅力去兴利除弊,需要付出不懈地努力和坚持去整改提高。广大干部、各政府职能部门要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认真查找问题和不足,深刻剖析自身原因,积极改进作风,不断提高能力,实实在在融于群众,甩开膀子真抓实干,扑下身子扎实奉献,开动脑子为民解难,迈开步子为民谋利,把精力用在群众所需上,把功夫下在平时而不是一时,干出样子、见到实效、创出业绩,让认真履职尽责成为每个干部的追求,让马上就办成为一贯的坚持,让办就办好成为职能部门的名片,真正把为民宗旨落到实处,切实树立起公仆形象,真正让人民信任和支持、群众满意和放心。如此以来,又何需设立“马上办”。
相关专题 |
· 武田文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