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国际论坛:消除“工作不安全感”

邓肯·盖里

2013年07月16日07:1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国际金融危机对欧洲人的工作、生活和社会态度意味着什么?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分别于2004年和2010年对欧洲的19个国家展开了调查,结果显示,国际金融危机对民生和社会观念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了岗位技能结构的快速变化——加速了高技能岗位的崛起,大幅削减了低技能岗位。同时也造成了行政、文职和手工业等中等技能岗位的锐减。

岗位的减少导致失业率上升,特别是年轻人群的失业率激增。过去,容易失业的往往是从事低技能水平工作的人群,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越来越多高技能人才受到了冲击。

对就业人群来说,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是不断恶化的工作条件,这表现在很多方面。

第一,在欧洲许多地方,雇主对员工的培训规模和力度正在缩水,员工的连续性培训较过去减少约20%。这将对员工未来的技能发展、适应能力带来潜在问题。

第二,国际金融危机让欧洲人的工作强度显著增加。在许多国家,高压且难以掌控的工作,给员工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第三,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人们面临更为显著的难题,即如何在工作竞争压力和家庭生活的矛盾中把握平衡。越来越多的职场人甚至在业余时间也要担心自己的工作,他们因工作而疲惫不堪,没有精力和时间去陪伴家人、享受生活。

第四,就业人群的工作不安全感在日益加剧。在南欧地区,接近40%的就业者认为自己的工作不稳定。稳定性工作人群的工作条件在不断变差。临时工更有可能在萧条时期被降薪或解聘。

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欧洲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在任何国家,失业都会降低人们的生活满意度。失业让人有被社会孤立的感觉,让人面临更严峻的经济困难。有人提出,失业者会慢慢适应不工作,但事实并非如此。与就业者相比,失业者更渴望拥有工作,因为工作是对个人身份的重要认可。

工作不安全感和失业问题不断滋长,给人们社会态度的形成带来负面影响。经济危机会增加政治上的不满,一国的经济危机越严重,其面临的政治不满情绪越高涨。

欧洲国家长期面临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和政治态度带来广泛的消极影响。但是,不同国家受危机影响的严重程度并不相同。丹麦、芬兰、挪威和瑞典等北欧国家,更有效地控制了危机对其国民生活产生的影响。强大的工会组织、通畅的劳资沟通渠道和慷慨的福利机构,让这些国家的经济在大萧条中得以更快恢复,失业率也得到控制。他们维持了对员工的培训水平,控制了员工所受工作压力和不安全感。在急速动荡的经济变化格局中,这些国家在化解国际金融危机时提高个人福祉和保持社会和谐的做法,值得借鉴。

(作者为英国牛津大学纳菲尔德学院社会学教授)

《 人民日报 》( 2013年07月16日 03 版)

(责编:常雪梅、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