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29日09:1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逢涨必听”咋沦为“逢听必涨”
陕西安康 陈国琴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价格听证会是政府价格决策前广泛听取民意的法定程序,本质上说,应该是逢涨必听,而不是逢听必涨。可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价格听证会之后,相应的价格都会上涨。
为什么会这样呢?参会代表的代表性值得商榷。
政府组织召开听证会,旨在广泛听取民众声音。对于参会代表来说,应当充分代表民意。然而,让人遗憾的是,在很多价格听证会上,参会代表是政府或者商家的指定人员,并非普通百姓。因此,当一些地区频频出现“听证专业户”时,听证会也就难免会让“逢涨必听”演变为“逢听必涨”了。
物价与每一位公众、每一个家庭息息相关,科学合理地调控物价,乃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政府应从严格组织好每一次听证会入手,让最能代表民意的群众参会,万万不可让一些参会代表沦为商家的“托儿”……
要公开群众真正想知道的
湖北巴东 余合智
时下,有不少政府机关的公开栏内容简单而陈旧,公开的都是一些诸如领导小组名单、办事程序、规章制度之类的格式化内容。同时,公开栏内容更新速度慢,短期和即时公开的内容少,甚至一些公开栏从来没有更新过。这些公开栏不仅对群众没有吸引力,还会让群众反感。
公开栏,是群众洞察是是非非、监督公共事务的重要窗口,也是体现政府机关优良作风、密切干群关系的重要桥梁。为了让公开栏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公开群众真正想知道的内容。
为了做到这一点,公开单位必须把群众真正当作“主人”,始终坚持围绕民意搞公开。在公开的过程中,除了保密制度涉及的不能公开的内容外,应尽量扩大公开的范围,尽量满足群众的知情权,特别要把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及时“晒”出来。此外,在公开的过程中,还要把某些“过失”事务公布于众,这样才能更好地赢取群众的信任。
《 人民日报 》( 2013年05月29日 17 版)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