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22日08:4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莫让荣誉评选娱乐化
安徽怀宁 郑生发
某省举办“全省十佳交通民警”评选活动,规定由公众通过手机短信、固定电话和网络投票等方式评选。结果临近投票结束,少数候选人的选票在短时间内“疯长”。如此一来,评选的权威性让人生疑,公众认为黑幕重重,连入围者也难以心安理得。
政府机关面向社会组织开展荣誉评选活动,本来是弘扬社会正气、构建和谐干群关系的有益尝试。但举办此类活动,政府机关往往要借力于商家,花钱、费力、费时自不必说,关键还在于难以确保最终评选结果的透明、客观、公正。即使设置再多的投票途径,也不能确保投票的自愿、真实,更何况投票还不是“免费的午餐”。
经济利益最大化是所有商家追求的目标,至于评选活动取得的社会效果到底如何,商家无心也无暇顾及。让荣誉评选像选秀节目一样娱乐化,尽管场面看起来很宏大,但其实收效甚微,有可能还会适得其反。如此评选,还是少办为好。
关卡形同虚设才是公众之忧
江苏苏州 庾向荣
最近,一些地方频频因为石化项目建设而引发公众普遍焦虑。公众之所以“谈化色变”,无非是害怕项目污染。为何一些项目在技术水平、安全等级和防控标准都高于世界同行业标准的情况下,仍然遭到公众的激烈反对?其实,公众的最大担忧,并不在于对技术和标准的不信任,而是担忧这些关卡形同虚设,不安全因素成为失去控制的“恶兽”。
技术的先进、标准的提高,并不必然意味着安全系数的提高,倘若先进的技术和严格的标准不能落实到位,那就成了“墙上虎”、“镜中花”。因此,要落实严格的监管措施,让有效的监管成为企业头上的“紧箍”。只有通过全方位、不间断的监管,让技术优势真正发挥作用,让监控标准真正落实到位,才能杜绝各种虚假行为的发生,而这也正是重拾公众信任的新起点。
《 人民日报 》( 2013年05月22日 17 版)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