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云南日报:梦想 直达美好未来

2013年05月02日14:19   来源:云南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本报美编 刘一飞 画

公益梦

“‘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每个人的公益心,希望每个人都加入这个行列,将爱传递。”

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昆明爱心团队“昆明之美”的创始人顾中国又忙碌起来,他先是召集团队的成员们为灾区捐款,然后又为在昆明的雅安人提供回家的帮助。

顾中国是昆明理工大学离退休工作处的职工。“因为我一个人力量有限,借网络发动大家参与,共同传递爱心,这是‘昆明之美’最早想要达成的愿望,爱心团队发展至今已经3年多了,为昆明这座城市的美丽添砖加瓦,让爱心洒满春城的每个角落,这是我们最大的希望和梦想,而伴随着团队的成长,这个梦也越来越近。” 顾中国说。

给在街上流浪乞讨的人送冬衣,为困难人群买米送药,帮助被烧伤的儿童与家人团聚……这些仅只是昆明公益团队“昆明之美”所做的上千件好事中的一点缩影。爱心没有界限,也没有门槛,更没有高低之分。只要有一颗充满热情的心,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哪怕只是帮忙出把汗,都是爱的奉献。这正是“昆明之美”健康成长的动力、源泉。

顾中国常说,我们的行动围绕着一个“美”字,希望人们感受到一种温暖和爱心。爱心不仅只是付出,也有收获,让心找到落脚点,这就是一种巨大的收获。内心安宁,才能夜夜好梦,进而去追梦。“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每个人的公益心,希望每个人都加入这个行列,将爱传递。

致富梦

“自家腰包鼓不是鼓,要大家一起鼓才算鼓。”

“2008年,我看到大村、法门等地的群众种植大棚蔬菜很找钱,家家都盖起了小洋楼,当时心里很不是滋味。”4月23日,禄丰县恐龙山镇川街村委会9组村民马以平站在自家蔬菜大棚里,说起往事,仍难以平静。

种蔬菜能赚钱,可是家里仅有的5亩地怎么种大棚蔬菜,这是他实现种菜梦想的障碍。经多方打听,恐龙山镇土地流转破解了这一难题,他迅速租赁了3亩,在8亩田地里开始学种大棚蔬菜。《云南蔬菜栽培新技术》、《无公害蔬菜生产新技术》、《蔬菜栽培》成了他手中的工具书,通过自学和参加县里举办的蔬菜栽培技术培训班,马以平技术越来越好,种植规模越来越大。2009年,他又租赁16亩田地发展大棚蔬菜。

如今,马以平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大棚蔬菜种植大户。“这几年地有了,技术有了,销路有了,钱袋子也鼓起来了。”马以平说起现在的生活,脸上洋溢着幸福,但他还有一个未实现的梦:“自家腰包鼓不是鼓,要大家一起鼓才算鼓。”马以平现在想走规模化经营路子,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

“我认为大棚蔬菜种植是一项风险比较小的投资项目,我要抢抓机遇,大胆走规模化经营路子,为大家的钱袋子早鼓起来而继续努力。”马以平说。

(责编:程宏毅、谢磊)


相关专题
· 凝聚中国力量 实现中国梦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