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半月谈:从汶川到芦山的变与不变

2013年04月23日10:08   来源:半月谈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媒体践行理性与成熟

4月20日,雅安电视台主持人陈莹原本与相恋十年的男友举行婚礼,凌晨她还在为婚礼雀跃而睡不着。早上8点02,雅安地区遭受7.0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她来不及换下婚纱就在第一线进行报道,被网友称为“最美新娘”。

值得关注的是,芦山地震发生后,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传统主流媒体第一时间发布地震信息,派记者前往灾区,同时用新媒体、全媒体手段全天候滚动报道有关抗震救灾的信息,发布海量的新闻,讲述现场的动人故事。这使灾难中的人们感受到一种新鲜而又给力的正能量。相比与5年前的汶川,无论是前方的记者还是后方的媒体,都显得更加成熟,展示对生命的尊重。

“采访体现‘最小伤害原则,不拍摄灾民肢体残缺画面,不妨碍抗震救援工作进展,不因采访不当给受灾家庭造成二次伤害。”这是某家中央媒体对前方记者采访要求。

在中国,媒体竞争的激烈毋庸赘言。而这次地震中,有实力有条件的媒体都派出了自己的记者前往灾区获取第一手消息,如何将自己的影响力最大化又体现人文关怀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挑战。很多读者发现,这次媒体在报道上与五年前的汶川地震不同,少了血腥的画面,多了温情的故事,灾难的悲伤更多的转化成了凝聚人心的力量。

“我知道有些悲惨的故事、死亡的照片能夺人眼球,但我克制了‘以灾难成名’的冲动,努力恪守职业道德。”一位在灾区的记者如是说。

另一位都市类媒体记者在去采访的途中看到有救援车辆发生车祸,他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将这个独家的新闻先发布出去,而是直接参与了救援。

中国国内最有影响力的一些电视台在地震期间也主动暂停了娱乐节目,如浙江卫视暂停播出《中国星跳跃》,湖南卫视也宣布把《快乐大本营》延后。各大媒体拿出最多的版面和时间让位于灾情报道。

在互联网上,媒体也显现出人文关怀。如网易、搜狐等门户网站在地震发生当天即把他们的新闻客户端的页面换成了黑白底色,并压缩了娱乐新闻。

“我本来很喜欢看一个网站上‘每日轻松一刻’这个栏目,嬉笑怒骂很解压,但地震发生后,编辑把‘轻松’两个字省略了,并写长文悼念灾情,让我很感动。”一位网民说,他被网络氛围所感染。

微博里,最受关注的重大话题是:芦山地震。政务微博、企业微博、意见领袖、草根账号等群体联动,搭起一个寻人、救援、捐助、防震知识普及、辟谣、监督的综合平台,极大便利了救援信息的传播。尽管出现极个别人自我炒作、造谣生财的现象,但都迅速被敏锐发现并予以谴责,展现了网络自净能力。

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师麻美英认为,在这次灾难中,媒体展现的人文情怀,以及合一的声音,成为另一种救灾的力量,是对灾难和灾民的尊重,也鼓舞影响着普通百姓。(记者 周竟 曹典)

扩展阅读

“阳光女孩”五年两遭大地震

五年前,她在都江堰的娘家经历了汶川特大地震家园全毁的灾难;五年后,自己在芦山县龙门乡五星村的家再次经历了一场失去家园的不幸……面对灾难,23岁的女孩白萍依然乐观,她淡定地说:“只要度过眼前的难关,生活一定会越过越好!”

21日下午四点,记者来到受灾严重的芦山县龙门乡五星村。这是龙门乡最大的村子,全村人口达5000余人,地震造成5人遇难、8人重伤,数百名村民不同程度受伤。记者看到,这里的房屋几乎全部损坏,老旧房屋坍塌在地,甚至新建的楼房也出现大的裂缝,成为危房。

白萍是三年前嫁到五星村的,此前她家在四川省都江堰。汶川大地震的情景,她至今仍历历在目:地动山摇,房屋倒塌,家里的房屋全倒了,人们睡在临时搭建的通铺里,暴雨使通铺内的积水达到尺把深。“我们在通铺里住了两个星期,又在临时搭建的木屋里住了近两年,最后才搬进了政府建造的安置房内。”

也许是由于汶川地震的经历,白萍对芦山地震分外“淡定”:她把孩子送到了都江堰的婆家,自己和丈夫则陪着母亲守着新房和余震。地震两天来,这里每天都有数次强烈余震,每次余震都可能造成新的房屋倒塌。

他们吃着各种食物“混搭”的大锅饭,住着蚊虫嗡鸣作响的大通铺,感受着一天数十次的“地面摇摆”,但她还能和村民们谈笑风生,任凭村民们拿她开涮:“你的气场很强大啊,到了哪里哪里就发生大地震!”

她家刚刚建好的两层楼房墙体上布满裂缝成为危房,还没入住的新房也许永远无法入住。为此,白萍的婆婆杨永贞哭了整整一天,边哭边说:“全家一辈子的积蓄没有了,还欠着别人几万元钱,这日子该怎么过啊?”在白萍的不停劝导下,她才慢慢不再哭泣。

地震后,很多村民们感到无所适从,白萍的特殊经历成为他们的宝贵财富。她也不断为他们传递正能量:讲述汶川地震时人们是怎么度过难关的,不但让村民们有了底气,也让村民们知道了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现在,村民们能够心平气和地躺在通铺里,吃着“美味”的“混搭”大锅饭,谈论着地震过后的生活打算。

白萍嫁到五星村后,已经和丈夫连续在外打工了三年,把挣来的钱全部用在了建房上。现在新建房屋不能住了,她决定过段时间再和丈夫出去打工,“只要人没有事情,房子总会建起来的,欠款总会还完的!”(记者 韩振 赵宇飞)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相关专题
· 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