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在局部性上做文章,改革不可能完全到位。要说这是稳妥的话,其实也最不稳妥、最不科学。对于大部制改革,我们应该有一个站位很高的全面谋划
西方国家大部制改革基本上都以渐进稳妥为取向
我国2008年的第六次政府机构改革,机构数在总量上只减少了1个,而没有急切、贸然地大量整合部委,毕其功于一役,这显然表明了,我们的大部制改革选择的是一条渐进稳妥的改革路径。我国大部制改革选择了一条渐进稳妥的改革路径,也是对西方各国推进大部制改革方略的借鉴。实行大部制,是当代世界各国政府改革的一种必然趋势。西方国家是如何建立大部制的?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家虽然所走的道路不尽相同,但基本上都以渐进稳妥为取向,避免造成急剧猛烈的动荡。
英国——切香肠式。英国自二战后政府机构设置不断增加,到1951年时,内阁部门共达27个,此后开始进行机构调整。上世纪60年代后期,英国开始在内阁中组建了被称为“超级部”的大部门,扩大业务管辖范围,将多种内容和有联系的事务交由其管理。如将国防部、陆军部、海军部和空军部合并为国防部,将国家保险部、抚恤部和国家救济局合并为社会保障部,将海外发展署合并到外交和联邦事务部。后来,机构改革进一步向跨领域整合发展,如1968年将卫生部与社会保障部合并为卫生和社会部,1970年将贸易部与技术部合并为贸易工业部,2001年将农业、渔业和食品部与环境、运输和地区部合并,组成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经过历届内阁的不断调整,到2007年布朗内阁时,政府核心机构共19个。英国的大部制改革的渐进过程,好像切香肠一样一段段的切,使机构一个个地逐渐减少。
法国——零敲碎打式。法国二战后的政府机构多达29个,此后每一届新政府上台,都会对原有的部门设置进行磨合调整。最终,总理内阁的部门数量基本上按照大部制的要求,保持在15至20个之间。其中,外交部,国防部,内政和国土资源部,经济、财政和工业部,国家教育、高等教育和研究部,青年、体育和联络部等常规政府部门变化不大。除此之外,根据管理需要,每届政府会进行调整合并,重新编出一些新部门来,与之相应的部长级代表和国务秘书也随时出现扩编或缩减的可能。例如,2005年德维尔潘任总理时,其领导的内阁就多达30多个部长,2007年菲永任总理后就急忙进行“瘦身”。法国大部制改革的渐进过程,可以称之为零敲碎打式。
美国——渐变整合式。美国建国初期,联邦政府只有3个部门。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管理事务的增加,政府的职能范围也随之日渐扩张。到20世纪末,联邦政府共设有14个组成部门。按照大部制机构数量的要求,美国联邦政府的机构总数虽然一直没有“超标”,但它没有放弃对大部制的摸索整合。二战后,美国先后将陆军部、海军部和空军部合并为国防部,设立卫生、教育和福利部,住房和城市发展部、运输部、能源部等部门,以同领域整合为主。2003年,美国新组建的国土安全部,进行了更大的跨领域整合,将22个联邦机构合并进来,组成一个超级大部门,使联邦政府的部门总数达到15个。美国大部制改革的渐进过程,可以称之为渐变整合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