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下基层更需要管理智慧

王建民
2013年03月14日08:57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领导有方是关键所在

在现行国家制度环境中,“领导有方”无论针对什么人和事都能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主要领导及其班子成员是否具有强劲的领导力,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描绘愿景的能力;二是制定和实施战略的能力;三是动员下属执行力的能力。“愿景”在某种意义上等价于最近的热词“梦”,就是要把努力工作为了什么和要构建出什么景象表述出来,让大家理解和认可。有了“愿景”,还需要找到实现“愿景”的途径和办法——进行战略管理和动员。

具体到机关干部下基层这项由中央组织、部门推动的系统工程而言,领导者或上级部门也要注意创新和优化领导模式,讲究经济性和科学性。避免“一声令下、轰轰烈烈”、“立竿见影、虎头蛇尾”之类缺乏“科学和技术含量”的做法,代之以富涵公共管理和战略管理智慧的新方式。领导方式不正确,很容易误导下属和下级组织发生连锁不良反应。如某市级组织要求下属县级组织上报100名“机关干部下基层”人员名单,但该县级组织包括领导和司机在内只有40多人,怎么办?工作中出现的许多问题,主要原因通常在于领导方式不当或领导能力不强上。创新领导方式,优化领导机制,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控制不得力则前功尽弃

“控制得力”是管理智慧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的工作做不好,周密的计划、合理的组织、有方的领导都可能前功尽弃、化为泡影。管理学语境中的“控制”,是指在工作计划的实施过程中,要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信息获取、信息反馈、信息处理与指标调整,以确保既定计划和目标的顺利实现。

干部下基层的工作中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与“控制”不“得力”有关。对下基层人员基本是粗放式、简单化管理,或者根本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管理。对于谁需要下基层、下基层干什么、下基层期间的活动如何监督、下基层后需要带回什么东西等许多选择,没有建立认真、科学的评估、反馈和总结机制。被安排下基层的人员可能感受到的是不受领导重视而被“下放”,因而产生抵触、困惑、不满等不良情绪。而对工作没有事后评估,布置工作时大张旗鼓,下基层后不闻不问,从基层回来后不理不睬,自然会使“被下基层”的干部失去对体验基层生活、了解基层情况的兴趣。(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责编:方蕊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