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时值周末,记者在宝鸡市陈仓区暗访发现,财政局、城建局等一些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在上班时间办私事、作风散漫、铺张浪费,政府部门这样的作风着实让群众寒心。(2013年1月28日人民网转自西部网)
记者暗访到的一些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上班时间办私事、作风散漫、铺张浪费等现象,也许是一种巧合与偶然。但是,这样的机关不作为、不在状态的现象,在各级各地绝不是今天才有。庸、懒、散等机关“懒散病”似乎成了一种顽疾。时至新春佳节即将来临,类似的现象有所抬头,需引起我们各级各地党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和警惕。
人在心不在。在其位,谋其政,担其责。这是对机关公务人员的基本要求。但是,有些机关工作人员,包括一些领导干部,却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其责,平时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松松垮垮,疲疲塌塌,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在位不在岗,人在心不在,缺少一种爱岗敬业、孜孜以求的精神,缺乏一份勇挑重担、克己奉公的责任,将工作当作了应差,将上班当作了应付,与中央政治局所提出的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格格不入,离老百姓的期盼和要求相去甚远。这样的公务人员,也不可能执行好公务、履行好职责、服务好群众。对这样的作风、如此的行为,必须下决心、动真格,切实加以治理整顿。
监督不到位。上班时间不得打游戏、干私活、铺张浪费、迟到早退等规章制度,没有哪一个机关工作人员不知道,也没有哪一个机关部门没制订过。但是,为何有些人屡屡犯规,这一方面是执行不力、落实不够,另一方面还是监督不到位、不到边,没有全员覆盖,或者说存在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及“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不正常现象。特别是对于一些领导干部,到底在不在岗或者说在班上到底应该干什么、干了些什么,没有人去监督,群众更是无从知晓。在一个不受监督或监督不严的状况下,又能期望那些官爷们能自觉到什么程度?因此,监督不严,机关“懒散病”难消。
问责不彻底。对于违规违纪等行为,必须严肃问责。但是,在有些地方、个别部门,对于一些公务人员包括领导干部的不在状态、不作为或乱作为现象,处理不及时、惩戒不严厉、问责不彻底,常常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隔靴搔痒,更有甚者,张冠李戴、胡乱问责,找替罪羊、搞空问责。问责的不彻底,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一些违规违纪乃至违法的公务人员或领导干部的不作为、乱作为的心理。严是爱,松是害。很多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就是因为一些小违纪、小错误未能及时被断喝、被遏止,才逐渐堕落、沦为贪官污吏的。在机关作风建设方面,必须强化问责,让不作为、乱作为者为自己的行为买单,才能起到威慑震慑作用。
治庸未长效。应该说,机关作风整顿、治庸治懒风暴,在各级各地经常刮。也有一些公务人员、领导干部因为顶风违纪、撞在枪口上而被处理被问责的,并且也都有要深刻反思、举一反三等要求,但是,风暴一过,“风景”依旧。治庸治懒的一些长效机制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或者说,即便也形成了所谓的长效制度,也提出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但往往落实在文件中、讲话里的比较多,而真正被长期坚持、长效执行的并不多。用形式主义的方式来治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只能是空对空、虚玩虚,真正的实效、长效、常效,并没有达到。治庸未长效,也就难以保证“懒散病”不抬头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并狠抓落实,绝不能停留在口头上。
心态决定状态,角度决定高度。一个吃着俸禄却不知道感恩的公务人员,一个上班时间心里只想着自己、不装着百姓的机关干部,不可能尽职尽责,也不可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那些还在打着瞌睡、玩着游戏、铺张浪费、请孩子代替上班的瞌睡虫、懒散官、糊涂蛋们,真的该醒醒了。请睁大眼睛看看、拉长耳朵听听:人民喊你上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