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群众优先,还是领导为重,这是一个让各级机关干部百感“纠结”的问题。近日,有两则新闻倍受公众关注——
1月25日《新快报》报道,广东省政协委员梁伟发参加政协分组讨论时,回忆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轻车简从和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的细节,并表示对此非常敬佩。回忆说总书记所乘车辆在市区通过时不封路,没有交通管制,行驶过程中三次被后面的群众超车,“有一次非常危险,有车窜上来,差两米就追尾了,总书记说‘让群众先过’。”
1月24日人民网报道,有网友发微博爆料称,四川省内江市一所小学在举行“和谐学校”授牌仪式时,组织小学生在寒风中夹道欢迎莅临的市妇联领导。事后,内江市妇联和学校方面分别发表书面致歉信。
一边是党的总书记下基层视察,主动“让群众先过”;一边是市妇联领导到小学慰问,却摆起“夹道欢迎”的排场。同样是领导出行,对待群众的差别怎么那么大呢?
现实中,领导干部到基层“亲民”反成“扰民”,一直饱受公众诟病。而且,这当中有一种现象耐人寻味:领导干部职务层次越高,在群众面前就越没有架子,对群众的态度越亲切,相反,基层的领导干部则常常把自己当个“人物”,在群众面前那“谱”摆得有些离谱。比如前不久,胡锦涛同志在盐城市恒北村考察时,就亲自为讲解的村支书打伞;但公众看得更多的是,市县领导在现场办公时接受工作人员为其打伞的派头。
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共产党人除了人民大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除了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力,没有自己的特殊权力。而“夹道欢迎领导”之类种种行为,无一例外都是一些人头脑中“官贵民轻”的特权思想在作祟,折射出来对特权的迎合与谄媚。坊间讽刺:“对领导一个样,对群众一个样,对领导如打篮球,既要紧跟,又要猛拍;对群众的事情如打排球,既要主动接球,又要加强拦网。”官场中不乏这样的人,只关注领导的脸色,对下面的事情不闻不问。
一个道理很简单:有人抬轿,是因为有人坐轿。所谓“问题在后三排,根子在主席台”。那些“离谱”的行为看似出自工作人员,但症结还在少数领导干部身上。这些干部权力观异化、群众观淡化,“官本位”意识浓重,“官老爷”派头十足,惟独没有把群众的呼声和疾苦放在心里。他们不是在密切联系群众,而是在切实隔开群众;热衷于与国际接轨,而不重视与群众接轨。所以,当“会来事”的下属把他们与群众分开时,他们边嗔边受;给他们提供特殊礼遇时,他们半推半就。结果,天天喊“为人民服务”,其实是“被人民服务”。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已近两个月,给中国政坛吹来了一阵清风。不过,“作风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溶冰自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各级党政机关要拿出抓铁有痕的决心和力道来改进作风,避免“上面很好、下面好狠”,防止来自高层的好规定、好政策被“念歪了经”、改走了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