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人民论坛:临事而惧 好谋而成

辛士红

2012年12月17日08:2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周恩来同志说过,“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经济落后的国家要在经济上翻身,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我们应该有临事而惧的精神。这不是后退,不是泄气,而是戒慎恐惧。”我们干工作、抓建设、谋发展都离不开这种临事而惧的精神。

  《论语》上讲,子路请教孔子,“如果您统率三军,您会选择谁来充当助手?”孔子答道,那种空手与虎搏斗,徒步跋涉急流,纵然身死也无悔意的勇猛之人,并不值得赞赏。而那些遇事谨慎冷静,考虑周详,善谋良策去成就事业之人,则可以共事。

  临事而惧,不是害怕而是重视,不是犹豫彷徨而是殚精竭虑。俗话说,易事者必难,难事者必易。有的工作,难度极大,却能够马到成功,有的事情,举手之劳,却办得一塌糊涂,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干事情的人是临事而惧、周密筹划还是临事不备、仓促上阵。态度不同,结果迥异。

  临事而惧,是一种尊重规律的求实精神。按照规律办事,干工作才能有章法,办事情才能有把握。但是,找到规律、遵循规律并非轻而易举的事。如果情况不熟决心大,错把谨慎当胆怯,不调查便轻举妄动,不论证便率性而为,则注定要吃失败的苦头。正如张爱萍上将所说,一个指挥员不应该相信“绝对”二字,即使别人对你拍着胸脯说绝对,你也不要信他。关键在于检查他是不是把一切该做的都认真地、尽力地去做了。

  一个临事而惧的人,越是大事难事,越会一丝不苟,全力以赴,绝不会马马虎虎、模模糊糊,掉以轻心、漫不经心。邓小平曾经指出,“我们的事业总是要求精雕细刻,没有一样事情不是一点一滴的成绩积累起来的。”每个人从事的工作就是自己的雕塑作品,光辉还是平淡,完美还是瑕疵,都需要自己用细心和耐心去雕琢。只有精心不将就,细致不粗放,严谨不疏漏,实干不空谈,才能把工作做到位。

  同样是受命之日,赵奢“不问家事”,而赵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赵括之母由此断言“括不可使将”。当一个领导走上更高一级岗位时,是春风得意,官升脾气长,还是临事而惧,位高无傲气,就像一面镜子。像陈毅元帅出任外交部长时,“实有绠短汲深之惧”。许光达在获悉自己将被授予大将军衔时,“高兴之余,惶惶难安”,专门向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领导写了一份降衔申请书。临事而惧,体现的是自知自省的思想操守。醉心仕途之辈,怎能有这样的境界。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任何时候都要把困难预见得充分一些,把问题考虑得周全一些,我们才会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去迎接挑战,经受考验,才能真正做到临危不惧,处变不惊。临事而惧,正是这样一种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1945年,在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的前夕,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一口气列出了我党面临的17条困难。充分设想困难,做到有备无患,这正是老一辈革命家留给我们的政治智慧。

  前行路上,我们面对发展的重要机遇和有利条件,亦面临“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摈弃骄傲自满、麻痹大意、敷衍塞责的心态,保持临事而惧、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我们必定能创造更多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成就。

(责编:方蕊娟、谢磊)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