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人民日报:于丹被“呛” 谁是胜者?

2012年11月27日08:0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于丹被“呛”,谁是胜者?

前些日子,在北大百年讲堂举办的昆曲经典专场上,上台发言的于丹被“呛”了下去,一时成了热门话题。在我看来,这是一次没有胜者的吵闹。昆曲爱好者抵制于丹看起来很“正义凛然”,但“呛”走于丹的同时,自己的浅薄也暴露无遗。

作为一名研究和爱好昆曲的学者,于丹在表演上可能与昆曲大师们无法相比,但在昆曲的研究和欣赏上,的确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新书《于丹·游园惊梦》就显示了她的实力。昆曲要传承要发展,需要于丹这样的研究者和爱好者。所以,“呛”走了于丹,对于昆曲而言未必就是一件好事。昆曲大师需要尊重,于丹同样需要尊重。

作为“学术明星”的于丹被“呛”,我觉得也应该引起于丹们的反思。易中天、纪连海等“学术明星”都曾遭遇过类似的尴尬。“学术明星”刚出名时,公众竞相追捧,理由不难理解,因为这些专家教授有一定的学术真本事。可一旦出了名,成了明星,他们凭的就不全是学术了。节目一个个地上,书一本本地出,没工夫充电,没时间提升自己,学术含量难免“稀释”,翻来覆去说的就是那一套,也难怪读者和观众会审美疲劳了。

于丹被“呛”,哪里有胜者可言。(辽宁省沈阳市东大营街  关东客)  

  麻将也要“申遗”?

随着世界麻将锦标赛、全国麻将大师赛的相继举办,将麻将视为国粹,再次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呼声又一次高起来。

麻将“申遗”,既关系到怎么认识麻将,也关系到怎么认识“申遗”。“申遗”说到底是为了文化传承和价值传承,传承的是遗产中所蕴涵的精神追求。不顾精神追求的高下和文化内涵的优劣,单纯以流传时间长、影响人群广、民族特色突出等为由“申遗”,是一种需要警惕的庸俗的遗产观。现在,虽然大家寄希望于麻将能够成为一项既有益智性又有趣味性的智力竞技,一项健康的身心休闲活动,但一直以来它的赌博内核及社会危害也不容小视。麻将是否蕴涵积极的精神追求,怎样看待麻将的社会影响,需要我们思考,否则就违背了“申遗”的真正意义。(河南省开封市公园路  耿银平  )

(责编:方蕊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