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人民日报:不疯魔不成活

闻白

2012年11月23日08:1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刚刚过去的一周,北京的演艺界谈论最多的是两个人,65岁的女武生裴艳玲和47岁的法国女舞蹈家希薇·纪莲。

  一个是5岁学艺9岁成名从艺60年依然在舞台生龙活虎的戏曲大师,一个是19岁时便在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晋升为首席、却在黄金时段毅然转向现代舞怀抱的传奇舞者。中西方两个迥然不同的女人,从事的是迥然不同的艺术门类,相同的是,她们在各自的领域都达到了别人难以企及的高度,而且她们的艺术生命是那样的绵长,至今仍然生机勃勃。作为传奇的她们,自然也是大家研究学习的样本。那么她们的成功是否有异曲同工之处呢?

  裴艳玲先生刚刚在北京首都剧场举办了自己从艺60年的戏剧专场,无论是新排的《浣纱记寄子》、《平贵别窑》,还是经典的《武松醉打蒋门神》和《翠屏山》,都显示出炉火纯青的造诣。在大家为她举办的庆功会上,她真诚地说,我在艺术上还小呢,戏曲真是博大精深,很多东西我还在探索中,甚至还讲不出个一二三来呢。从11岁由体操转而学习芭蕾算起,现在的希薇·纪莲已经在舞台上蹦蹦跳跳了30多年,然而她说,舞蹈对她来说一直是童话一样的全新世界,她对舞蹈的激情从11岁一直保持到现在,“舞蹈给我特别的感知,我仿佛永远在探索新事物。”

  裴艳玲先生站在舞台上“动静皆活,无处不戏”。从昆曲到河北梆子再到京剧,从乾旦到坤生,无一不被她活学活用。京剧的程式是有严格的规范的,所谓的四功五法,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裴先生既绝对尊重这些规范,又完全跳出了它们的束缚,融入到自己的人物塑造中。专家认为在她的身上成功地体现了守成与创新的关系,而裴先生自己讲,真正的创新是要将旧的东西都融化到自己身上。当一个演员各种门类、各种行当、各种乐器都熟悉了,身上的功力好像要溢出来,就像水要冲破闸门那样,不可阻挡,然后形成了新的东西。

  同样舞蹈界也将希薇·纪莲视为创新的另类,可是在她的眼里,舞蹈大多时候跟别人无关,而只关乎舞者自己,“我将学到的古典技巧用于现代舞,跳古典舞时也会用不少现代舞技巧,它们都非常有用,而且丰富了我的知识,不要去把它们区分得太清楚。一般人认为现代舞者就不能跳古典舞,是古典舞者就不能跳现代舞。古典芭蕾有许多限制,但我一直尝试在古典芭蕾里讲故事,同样现代舞不讲故事,也没有角色,但我一直在探索怎样更好地用现代舞传达细腻的情感。”

  她们都有耀眼的职业生涯起步,但她们并未昙花一现。她们的艺术超越了简单的重复与模仿,也摆脱了所有的束缚,进入了真正的自由之境,她们甚至连自己都不愿意重复。裴艳玲说,我的很多唱段都是无腔无调,无板无眼,即兴而为,完全看感情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希薇·纪莲说,不要问我倾向于古典还是现代,我在意的是作品本身是否优秀,在意的是每一次舞蹈后面的激情。

  一个说戏是她的天,戏是她的魂,戏是她的命,戏是她的根。一个说是舞蹈选择了我,我天生是为舞蹈而生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就是她们成功最大的秘密。真正的大家,从来都是“不疯魔不成活”。

(责编:方蕊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