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总书记缘何重提“三问于民”--评论--人民网
人民网

胡总书记缘何重提“三问于民”

佘海军

2012年11月14日16:38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 字号

胡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同志一定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以下简称‘三问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尽管“全党同志一定要坚持 ‘三问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这个问题,已不是总书记第一次谈起,但在党的十八大这个极具非凡意义的大会上,听到总书记再次提起,不由让人浮想联翩,感慨万千。为此,笔者有三点感想。

其一:唯有“问政于民”方能政令畅达凝聚民心。政,即国家大政方针,其贯彻落实程度,不仅事关国家政令的畅通,更是群众最切身最直接利益维护程度的体现。如何才能做好“问政于民”?笔者认为,作为执政者,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顺应大多数人民群众意愿的呼声。只有更多的问政于民,才能真正使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收益,才能为执政赢得更多支持,才能使执政者地位更加稳固,并最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领导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繁荣发展,最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始终维护最广泛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其二:唯有“问需于民”方能冷暖入微体察民情。民之所需,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在政治、物质和精神层面的最直接要求,也是事关群众生产生活冷暖疾苦的最现实民情体现。如何才能做好“问需于民”?笔者认为,作为执政者,必须深入到群众中去,设身处地的了解群众之疾苦,倾听他们的现实需求。这里更多的强调执政者与人民的沟通和了解。只有执政者更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真正了解人民疾苦和诉求,才能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才能带着感情去为人民谋发展。谋利益。焦裕禄、沈浩、杨善洲等优秀共产党员之所以能够赢得一方百姓之信任,在于他们深入基层,深入百姓,问需于民,了解民生疾苦,并有针对性的谋划发展之路。

其三:唯有“问计于民”方能群策群计集中民智。勿庸置疑,社会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劳动和智慧的推进,向群众问计,就是对群众智慧的再汇集,再提练。如何才能做好“问计于民”?笔者认为,作为执政者,无论有多么宏大政治目标,社会发展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则必须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正如郑青原文章所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党的成长发展历史告诉我们,人民群众的智慧是党化解危机,走向成功根本原因。因此,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党同志必须坚持问计于民,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有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的发展就有了最伟大的力量支持,有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党的各项事业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三问于民”就是凝聚民心、体察民情、集中民智,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只有得到人民的支持,我们的党才能取得成功;只有汲取人民的智慧,我们的党才能攻坚克难;只有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我们的党才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从而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全党同志一定要将“三问于民”精神发扬光大,不断强化政民血肉联系,切实履行职责,将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履行好,实施好,让民众更充分的享受到发展带来的好处。


相关专题

分享到:
(责任编辑:陈惠照(实习)、谢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