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理性”视角增强“三个自信”--评论--人民网
人民网

从“三个理性”视角增强“三个自信”

大别松涛

2012年11月13日13:48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 字号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及其“三位一体”的关系进行了深刻而又精辟的阐述,要求全党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三个自信”振奋人心、催人奋进。我们要自觉增强“三个自信”所传递的豪气、底气和锐气,更要深刻理解“三个自信”背后的深刻理性,将其当作一种真理性的认识,真正转化为更加坚定的政治信仰,更加积极的精神状态,更加主动的工作落实。

道路自信源自价值理性。古语说“君子董道直行而不豫”,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告诫“不走邪路”。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追求国家强大、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就应当走这样一条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社会主义事业才有坚强的领导核心;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项事业才有强大的物质基础;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才有独立性、自主性;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才有强大的动力。任何一个具有家国情怀,具有正确价值取向的人,都会接受这样一种严密的逻辑,从而坚信我们的道路是正确的,是有着光明前途的,是必须自觉坚持的。也只有这样,对已经取得的成绩才会不菲薄,对发展中的问题才会不气馁,对前进中的困难才会不屈服。

理论自信源自认识理性。理论清醒,才能头脑清醒;理论自觉,才能行动自觉。我们的理论反映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真理性认识。这套理论在革命和改革的实践中形成、验证并得到升华。不论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思想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还是作为其构成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集中体现了党的执政智慧,是党集体智慧的结晶。特别是新写入党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科学发展观,从哲学层面对发展的目的、主体和路径等进行了高度凝练。这些真理性的认识,为我们逐步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让我们勇于回应一切语言上的挑衅、一切理论上的质疑。

制度自信源自实践理性。在民主法治的普世价值下,任何制度只要符合国情党情民情,就是好的制度。反之,任何制度只要不适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别人再推销都不能“买账”,否则就会让老百姓“埋单”。我们的制度就是在长期实践和理性设计结合下形成的,并被实践反复证明“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这“五个有利于”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每一名生活在这个国家的人,关注这个国家的人,只要有一个客观的立场,都不难从自己身上得到验证。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自信。全党都要在“三个自信”的指引下,坚持走自己的路、说自己的话、办自己的事,“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相关专题

分享到:
(责任编辑:陈惠照(实习)、谢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