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宇
连日来,安阳市北关区小营村及周边小区居民向记者诉苦,称小营村村委会为了让群众搬迁,用4个高音喇叭每天不停地播放宣传语,让附近群众吃不香睡不着。(《大河报》 2014年9月20日)
“4个高音喇叭不停歇,每天宣讲政策10多个小时”,这是河南小营村村委会为让群众尽快搬迁想出的“奇招”。用高音喇叭“宣传”拆迁政策,却并非河南首创,江苏盐城、南京早有先例,然而实施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群众不堪其扰,拆迁亦没有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立竿见影效果。
江苏曾经采用如此高招,已经招致舆论一片非议。河南何以不吸取前车之鉴?现如今,征地拆迁已成为社会利益调整过程中矛盾尖锐多发的领域,花样频出的强拆手段与“最牛钉子户”之间的“对抗赛”频频上演,悲剧惨案时有发生。在此背景下,用高音喇叭逼迁的方式,既没有暴力,也不存在对抗,似乎让各地找到了文明拆迁的“救命稻草”。殊不知,不是只有流血伤亡的拆迁才算暴力强拆,借以“文明”幌子的高音逼迁,实质上也是文明马甲下的一种暴力执法。
一则,无休无止的“高音轰炸”,影响了周边居民的正常作息时间,进而影响工作和生活,群众长时间在超过50分贝的噪音环境中其神经系统还有可能受损。试问,如此噪音扰民岂能称之为“文明”?二则,群众在苦不堪言的“政策宣讲”之下被迫搬迁,不但达不到政策宣传的效果,反而增加了群众的不满和愤懑情绪,埋下更深层次矛盾隐患,给拆迁工作添堵。这怎是“和谐”的题中之义?更为关键的是,以“文明”作掩护的高音逼迁行为简单粗暴,政府部门如此“软暴力”执法,民主安在?公信何存?
笔者看来,随着事件的曝光和公众舆论的非议,4个高音喇叭势必会撤离小营村,“政策宣讲”之音也终将停止。但于政府部门而言,对拆迁工作的思考一刻也不能停止,暴力强拆不能再有,诸如“高音逼迁”这般文明马甲下的暴力执法亦不可再上演。
如此,政府部门首当其冲必须做好“民意”文章。温家宝曾说,政府部门的每一项决策,最高检验标准就是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高兴不高兴,群众答应不答应。征地拆迁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理应多倾听群众对拆迁的民意诉求,从实际出发制定拆迁安置补偿标准,通过耐心的交流沟通让群众了解政策规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赢得群众信任,莫再让高音喇叭污染了政策、伤害了民心。
做好拆迁工作,关键还在依法合规。一方面,要严格执行《国有土地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警惕以“文明”为由打政策“擦边球”的行为,坚决打击以“服务大局”为名、行危害群众之实的暴力拆迁、野蛮执法行径,保障群众的合理诉求与切身利益。另一方面,政府执法部门要学习借鉴各地文明拆迁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探索适合地方实际的“阳光”拆迁方式,多为群众排忧,多帮群众解难,让文明拆迁、阳光执法成为民生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