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從譚政當年給自己改名感悟信仰的力量

倪洋軍

2016年06月27日16:5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1927年春,一個叫譚世名的年輕人風塵仆仆地來到當時國民革命的中心——漢口。剛剛辭去小學教師職務的他,從湖南湘鄉楠竹山村趕來,想要投筆從戎,投奔自己少年時的同學、妻舅——國民革命軍第四方面軍總部特務營營長陳賡。 “我想好了,投筆從戎,參加革命,首先要把這個名字改了,我不求‘一世留名,光宗耀祖’,我就改叫‘譚政’吧!”參加革命的譚世名決定和封建社會一刀兩斷,首先便把帶有封建色彩的名字“革”掉了。從此,譚政正式投入革命的洪流,歷經國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一次次洗禮,成為中國革命史上熠熠生輝的名字。

在很多年輕人看來,能夠出人頭地,光宗耀祖,一世留名,也算是比較上進、有孝心、有追求的了。但是,這種想法帶有明顯的家族觀念、種族思想甚至是封建思想,或者說是一種利益導向和個人主義,在某種程度上還是狹隘的。當時來自紳士家庭的年輕秀才譚世名認為,自己的名字就帶有明顯的封建色彩,是必須堅決“革”掉的。因此,他決心改叫“譚政”,並投身革命,體現了作為年輕革命者的偉大抱負和光輝思想。不求“世名”,一心“談政”,是譚政的革命理想,更是對今天的廣大共產黨人的精神鞭策和信仰指引。

講政治、有信念,是成為合格共產黨員的首要前提,也是正在開展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張學良在談“國民黨為什麼打不過共產黨”時提到:“國民黨沒有中心思想,黨首蔣介石也是一樣。與國民黨正好相反,共產黨有目的,他相信共產主義。甚至於每一個士兵,完全是一個思想——共產主義。信仰就是力量啊。”是的,信仰是有力量的。密爾說過這麼一句話:一個有信仰的人和九十九個僅僅有利益的人是同等的社會力量。由此可見,信仰不僅會產生力量,而且這一力量還遠勝過利益的驅動所產生的力量。信仰的力量堅不可摧,有了對黨忠誠堅定的信仰,就有了崇高的精神力量,在任何考驗和挑戰面前,就可以做到“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包括譚政在內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正是靠著對共產主義矢志不移的忠誠信仰與堅定信念,才選擇了不惜拋頭顱、洒熱血的革命事業,並為之奮斗一生,無怨無悔、無所畏懼。

“革命理想大於天”。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寬了,心胸就開闊了,就能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在勝利和順境時不驕傲不急躁,在困難和逆境時不消沉不動搖,經受住各種風險和困難考驗,自覺抵制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蝕,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可以肯定地說,信仰和信念是超乎自我、超凡脫俗、拋棄個人利益的,也正因為如此,譚政才毅然決然地要求給自己改名,並在國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一次次洗禮中,始終堅持為黨工作,不反黨、不叛黨,兢兢業業,以身作則,致力於完善人民軍隊的思想政治工作,並在中國革命史上書寫下了光輝一頁。譚政為黨領導下軍隊政治工作水平的提高和戰斗力的加強,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一心“談政”的他,作為“政治工作權威”,永遠地載入了黨史軍史。

毛澤東同志說過,“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隻做好事,不做壞事。”這背后依靠的就是信仰的強大精神力量。當然,信仰信念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一個刻苦學習和努力實踐的過程,需要我們經常性地學習黨章、黨史國史、黨紀黨規、黨的優良傳統和黨的最新理論成果,補足精神上的“鈣”,防止“軟骨病”,在做到對科學理論的理性認同、對歷史規律的正確認識、對基本國情的准確把握后,樹立起堅定的理想信念。各級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把黨性鍛煉作為一輩子的任務,用長期不懈的學習和修養來塑造,用持續的鍛煉和完善來保持,不斷煉就“金剛不壞之身”,真正做到永不褪色、永不變質。

信仰不是抽象的、空洞的,而是具體的、實在的,並且必須付諸於實踐行動,才能產生強大的精神力量。時刻堅定理想信念作為人生的終生課題,體現在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上,體現在對大是大非、重大原則問題上的鮮明態度、堅定立場上,體現在對錯誤思潮、言論、觀點的正面回擊、發聲亮劍上,無論何時何地,始終做到“亂雲飛渡仍從容”。信仰需要擔當,也隻有勇於擔當、甘於奉獻,才能綻放出信仰和信念的光輝。今天,我們正在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凝心聚力,努力奮斗,每一名共產黨員都要把對信仰的堅定轉換為做好本職工作的具體實踐,在工作中體現擔當,在擔當中堅守信仰,做“四講四有”合格共產黨員,更好地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黃策輿、謝磊)
相關專題
· 倪洋軍文集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