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季明
“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武器,常用才會管用,越不用就越無用。”一位領導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民主生活會上的講話引人深思。拋棄這個武器,既看不到真實的自己,也看不到真實的別人,無異於瞎馬臨池,不僅不能進步,還十分危險。
我們黨除塵去垢、排毒祛邪,離不開批評和自我批評。黨內政治生活的質量,在相當程度上取決於這個武器用得怎麼樣。大膽使用、經常使用、用夠用好,使之成為一種習慣、一種自覺、一種責任,成為黨內生活的常態,就能清除各種政治灰塵和政治微生物,增進掏心見膽、並肩奮斗的真正的團結。都不敢批評別人,都不願自我批評,問題就會越積越多,矛盾就會越拖越深,最后病入膏肓成為不治之症。
從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到“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全面從嚴治黨日益深化,黨風一天比一天向好。其中一個重要成果,就是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武器拿起來了。廣大黨員既無情地解剖自己,又誠懇地幫助他人,黨內生活質量有了大的提升。實踐証明,批評的武器越用越靈、越用越有效果。通過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相互之間的關系不是疏遠了而是拉近了,矛盾不是增多了而是化解了,隔閡不是嚴重了而是消除了,交流不是阻塞了而是順暢了。
但要看到,個別黨員為人情所困、為關系所累、為利益所絆,他們手中批評的武器不是“利器”而是“鈍器”,他們把這種明哲保身的人情世故奉為圭臬,盡管自我批評有辣味了,批評他人卻依然“留余地”,講問題避重就輕、遮遮掩掩、含糊其辭。
陳毅曾經說過:“難得是諍友,當面敢批評。”敢於批評,是一種膽識和品德,更是政治上的清醒與成熟。面對不正之風和錯誤言行,不站出來、不指出來,漠不關心、聽之任之,這是黨性不強的體現,也是對同志的極不負責任。講黨性不講私情、講原則不講關系、講真理不講面子,該提醒的提醒、該批評的批評、該制止的制止,這才是合格黨員應該具備的品質。
巧干能捕雄獅,蠻干難捉蟋蟀。用好批評這個武器,也要有正確態度和科學方法。要注重批評的政治性,突出作風建設這個主題,杜絕庸俗化傾向。注重批評的啟迪性,堅持用事實事例說話,以理服人。注重批評的實效性,針對具體問題來談,從黨和軍隊事業出發,誠懇幫助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