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長江日報:社會需要堅定的良心基石

李杏

2016年05月31日08:36   來源:長江日報

原標題:社會需要堅定的良心基石

  “刷單”,就是店家付款請人假扮顧客,用虛假交易和好評提高網店銷量與信譽。媒體調查發現,“刷單”已經不是個案,幾乎成為國內電商行業的“潛規則”。依附一些網購平台,近幾年形成不少規模龐大的刷單組織,人數少則幾十數百人,多則數千人,他們與快遞公司“合作”收發空包裹刷好評,一些網店的好評和高銷量就是依靠他們組建的刷單工廠完成,這些刷單工廠已形成完整產業鏈。

  網購時看銷量和買家評價,是大多數消費者判斷商品的重要參考依據,相比於商家無法回避的“自賣自夸”嫌疑,實實在在的銷量和其他買家的“客觀”評價顯然更讓人放心。然而,大規模的“刷單”作弊讓這種經驗變得不再有用,一些所謂的“爆款”和“好評如潮”,可能只是一大批職業刷單手精心羅織的誘人表象,真實的買家評價已經無從分辨,一不小心就可能落入網購陷阱。

  線上交易在國內的發展時間並不長,建立起買賣雙方的信任曾是網購面臨的最大考驗,一批第三方平台則應運而生。通過保障買家的自由評價權,網購逐漸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很大程度上,網購能夠發展到今天這一步,就是建立在客觀公正的評價機制上。遺憾的是,“刷單”的產業化運作,讓一切好評都不再有足夠的說服力,誰知道這是不是刷出來的呢?可是,如果連評價也不能相信,那還有什麼可以信賴?以后還能不能愉快地網購呢?

  花錢買假口碑不是什麼新創意,但在互聯網時代的陌生人社會中,這種上不得台面的營銷手法卻仿佛找到了一片生存的沃土,突破各種漏洞肆意生長,爆發出驚人的破壞力。事實上,如今被金錢攻陷的,已經遠遠不止哪個電商平台的評論區。一個品牌好不好,一部電影值不值得看,一個樓盤品質是否過硬,每一個蘊含商機的話題,幾乎都能在網上找到大量的宣傳“軟文”,廣告幾乎無處不在,朋友圈裡,獨立影評人的公眾號裡,專業分類的論壇裡,或見縫插針,或明貶暗褒,真真假假,虛虛實實。

  在各路寫手和人氣“網紅”們變著花樣的“吐血推薦”中,普通人已經無從分辨這究竟是誠意滿滿的良心保証,還是拿人錢財替人說話。那些標榜的權威、公正的平台,那些在圈內小有名氣的意見領袖,那些頗有發言權的專業人士,誰能保証他們能拒絕一切誘惑,始終做到言為心聲,充當社會信任的堅定基石?

  更糟糕的是,當“刷單”這一套盛行開來,真正守規矩的企業就不得不面對一個尷尬的現實:明明貨真價實,卻刷不過一些不良商家,明明是精品,卻輸給了砸大錢買好評的粗制濫造品。如果堅持做好產品、堅持做良心生意,換來的結果卻是在市場上的失敗,而投機取巧的造假者反而賺得盆滿缽滿,隻會促使“潛規則”成為行規,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后果。

  社會一旦失去了信任,一切交易和運行的成本都將異常高昂。如果每一筆網購都需要人們小心翼翼去自行求証信息真偽,如果“推薦”信息中充斥了言不由衷的廣告,互聯網所帶來的效率紅利或將面臨巨大的危機,這對整個社會而言都是一種莫大的傷害。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黃策輿、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