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軍
“一切科技創新活動都是人做出來的。我國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關鍵是要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人才隊伍。”5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中國科學院第十八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這一重要論述, 不僅為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指明了方向,而且為推進人才強國戰略提出了明確要求。
人才強,則科技強。廣泛聚集人才,用好用活人才,需要以良好的體制機制作保障。不可否認,一些高校、國企、科研、醫療、教學等單位,在人才引進和使用問題上,由於簡單套用管干部的方法管人才,導致人才資源不足、活力不強、效益不高。有的單位在人才引入上,首先要看有沒有編制,一旦缺編則無法進人﹔有的在崗位使用上不能突破陳規,習慣於論資歷、講學歷、看年齡﹔有的在薪酬待遇方面沒有自主權,隻能簡單地以工齡、文憑、職稱來挂鉤定級,與人才的崗位表現和實際業績聯系不夠緊密等。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使得優秀人才進不來,也束縛現有人才的手腳,作用發揮不出來。
最大限度釋放人才活力,關鍵要轉變觀念、創新機制,向用人主體放權,在人才管理模式上去行政化、去“官本位”。注重向企事業單位下放人事權,讓其可以更多地自主決定人才的選用。充分發揮用人單位和人才市場的主體作用,引導企事業單位根據自身需求,不唯學歷、不唯職稱、不唯資歷、不唯身份,打破編制限制,推行柔性管理,不拘一格選好各類人才。鼓勵用人單位重視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善於運用市場手段配置人才資源,放寬視野,主動出擊,大力實施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人才引進戰略,根據事業發展的需要,面向海內外廣攬一批專業技能人才、領軍人才和拔尖人才,凝聚推動科技創新的強大動力。
在創新實踐中發現人才、在創新活動中培育人才、在創新事業中凝聚人才,不僅要增強企事業單位的用人自主性,而且還要增強用人單位的管理彈性,允許制定更為靈活實用的人才晉升及其薪酬、獎勵政策。一方面,逐步取消專業人才的行政級別,根據各類人才個性特點和專業崗位的需要,堅持知人特長、按才上崗、用其所長、容其所短,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讓各類人才集中精力專注專業,立足學術本位,避免人才資源浪費。另一方面,健全績效挂鉤的人才激勵機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制定鼓勵知識、技術、管理、技能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收益分配的辦法,完善人才的津貼和獎勵制度。通過建立和完善與市場經濟相適應、與人才創造的效益緊密聯系的分配激勵機制,實現一流人才一流待遇、一流貢獻一流報酬,從而充分調動各類人才創新創造的積極性。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讓更多千裡馬競相奔騰,是時代的呼喚,更是歷史的擔當。隻有以改革創新精神著力破除不利於人才成長、流動和使用的體制性障礙,積極構建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人才工作機制,才能加快形成激發人才創造活力、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優勢,真正讓人才引得來、用得好、留得住,最大限度地釋放各類人才干事創業的動力和才智,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相關專題 |
· 干越白丁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