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宇
履職容誤機制將廣東人“喝頭啖湯”的敢為精神和改革意識用制度固定下來,讓干部創業、“為官有為”有了底氣
近年來,一些地方的干部隊伍出現了“為官不為”的現象,主要表現為工作畏難、不敢擔當、求穩怕錯、活力減退等。針對這種情況,一些地方大膽探索履職容誤機制,試圖從制度機制上鼓勵敢想敢干的黨員干部去改革創新、干事創業。比如,廣東省佛山市就提出要用履職容誤制度規范干事、護航改革,上下級責任共擔,形成制度建設合力,使干部能夠在制度框架內不觸碰紅線、不踏入禁區,放心大膽干事。
佛山的制度創新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在調研中,基層干部反映,當前隊伍中主要有“四個擔心”:一是對不同歷史發展時期中採取的一些不太規范的做法和一些非常規手段,擔心“秋后算賬”。二是對一些不合時宜的制度不敢突破,對尚無明確規定的領域不敢探索,擔心“先行先死”。三是覺得改革創新的風險難以掌控,缺乏上下級責任共擔的機制,擔心“求助無門”。四是安全生產、信訪維穩、環境治理等工作突發性不可控性問題較多,管理難度大,責任追究力度也大,擔心“百密一疏”。
何為履職容誤?簡單來說就是,單位或黨員干部在改革創新履行職責過程中出現失誤,本應接受組織處理,但根據其失誤的具體情況,如果符合當地出台的履職容誤機制實施辦法,可以從輕、減輕或免予組織處理。據介紹,佛山正在制定“履職清單”,將率先在安監、環保等部門試點。
履職容誤機制的核心,是把握好失誤與腐敗、為公與謀私的政策界限,對尚無明確規定時的探索性試驗、推動改革的無心過失等做好區分。為探索落實“三個區分”的實踐機制,佛山明確了可以免予責任追究或從輕、減輕處理的6種情形,以及3種“零容忍”情形。
例如,“在決策中執行民主集中制、重大行政決策、‘三重一大’事項集體決策等規定,充分評估和積極防控決策風險,最大限度實現決策公開透明的”﹔“立足全局謀劃和推動改革發展,主動爭取上級支持,為解決改革難題而大膽探索、先行先試的”,如果在工作中出現失誤或者錯誤,可以根據問題性質和情節輕重,免於責任追究或者從輕、減輕處理。
履職容誤機制的出台,極大激發和提振了黨員干部改革創業的活力和士氣。當地領導干部說,目前各地、各部門在貫徹執行過程中,結合實際做好制度承接,通過充分運用合理容誤機制,初步形成你追我趕、奮發有為的發展態勢。比如,佛山市紀委在紀律審查過程中已經開始運用“三個區分”,2015年為513名被錯告、誣告的黨員干部澄清了問題。
履職容誤機制獲得基層干部的一片叫好聲。“‘三個區分’是及時雨,讓我們吃了定心丸。”南海區紀委派駐區環境保護局紀檢組長劉清瑜說,市裡履職容誤機制的實施辦法下發后,他們很快就將全國首支“環境服務隊”這個新事物“生”了下來。當地領導干部稱,履職容誤機制將廣東人“喝頭啖湯”的敢為精神和改革意識用制度固定下來,讓干部創業、“為官有為”有了底氣。
“像安監這樣的部門,即使24小時工作,也無法保証不出事。”當地一名干部說,市安監局針對佛山企業主體眾多、安全生產事故隱患多,安監隊伍普遍擔心“百密一疏”被追責的客觀實際,大膽提出“盡職免責”,研究制定具體舉措,細化履職要求,量化責任清單,構建“公正公平、有錯必糾、責罰相當、懲教結合”的責任追究制度。其他如國資、國土規劃、科技、財政、人社、環保、住建管理、衛計、食品藥品監管等部門也根據“制度先行、規矩做事”的工作機制,制定有效管用的微觀制度,建立“同步預防、實時監督”的廉政風險科技防控監管平台,使干部能夠高效廉潔干事、安心安全干事。
在採訪中,不少基層黨員干部建議,“三個區分”的實踐機制尚需進一步細化和落實。一是“履職清單”的制定需要進一步科學化。不同的崗位怎樣才算盡責,尚需科學化的論証。二是希望對現存的問責機制予以改進,探索將一些部門的“無限責任”變為“有限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