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莫讓“帽子”禁錮人才創新力

元通

2016年05月11日15:1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日前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關鍵在人才。要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向用人主體放權,為人才鬆綁,讓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充分迸發,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盡展其長。

強大的創新能力是人才的基本特征之一。為人才鬆綁,目的就是解放人才的創新活力,讓人才專注於業務、醉心於學術、精通於創新。要實現這一目標,首要的就是先給人才摘掉行政“帽子”,讓其鬆一鬆身份的綁,清一清思想上的淤。

俗話說:無官一身輕。對於一些有志於搞研究的學術人才,給予其過多的行政頭銜,隻會令其背負過多的行政職責,感受到一種不能承受之重﹔而對於另一些假借學術之名,行攫權取利之實的人,摘掉其“汲汲以求”的“身份”和“帽子”,迫使其多花些心思在主業上,也並非壞事。

雖然,歷史上有“學而優則仕”的說法,但絕沒有“仕而優則學”的傳統。如果仗著權力的威風,就想在學術研究上先天性地高人一頭,並“名利雙收”,那純粹是痴人說夢。沒有根基的附庸風雅,往往都隻能惹人笑話。

即使是“學而優則仕”,也意味著一旦入仕,專職仕宦生涯就宣告開始,權力與學術從此必須涇渭分明、兩不相干,學術作為業余愛好可以,但決不能拉著權力的大旗狐假虎威,讓權力公器為一己私利開道。

權力與學術、科研等專業業務聯姻,其結果並不能取得1+1大於2的效果,相反,諸如此類行為還誕生了一系列“怪胎”,層出不窮的科研經費貪腐丑聞、官員華而不實名目繁多的學術頭銜、高校領導的論文造假抄襲事件等等,細細審視事件背后的原因,無不充斥著學術對權力的獻媚和妥協、權力對學術的玷污和侵犯。

對專業技術人才來說,行政化、功利化、官場化就是一種學術能力的腐蝕劑、創新精神的麻醉劑。前不久,中央印發了《關於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提出要“糾正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官本位’傾向”,可謂恰逢其時,切中時弊。如果任由部分人憑借權力和級別就能在學術上“高歌猛進”,在待遇上節節攀升,遇到一些特殊福利也能“人多肉少、領導先行”、享受到特殊對待,那麼,相信沒有多少人會堅守冷板凳,枯守象牙塔,人才的思想就難免墮入實用主義的牢籠,被功利主義所綁縛,而喪失基本的創新力。

摘掉扣在專業技術人才頭上“官帽”,也就是去掉了他們創新精神和業務能力上的“緊箍咒”,而讓做學術、搞科研回歸為他們的本職和主責。要實現這一目標,一方面,國家宏觀層面上,必須通過優良的頂層設計,構筑專業技術單位與行政部門之間的厚實壁壘﹔另一方面,微觀細節上,各地也必須具體地落實一批管辦分離、政企分開的硬性手段、剛性措施,去掉教育、科研等專業技術部門濃郁的行政化、功利化色彩,煥發其強大的創新能力。唯有如此,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才能上下聯動,有目標有行動,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向深化、走向成功。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黃策輿、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