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磊杰
《閱微草堂筆記》中有一則“無功即為有過”的故事:有位官員死后到閻王處報到,自稱任職期間不貪錢財,所到之處,“但飲一杯水,今無愧鬼神”。閻王譏笑說,為官要干事,“但不要錢即為好官,植木偶於堂,井水不飲,不更勝公乎?”這位官員辯解說:“某雖無功,亦無罪。”閻王駁斥說,“公一生處處求自全”,遇到麻煩事,常“避嫌疑而不言,非負民乎?”碰到艱難的事,則“畏煩重而不舉,非負國乎?”說得那官員慚愧萬分。
現實中,抱此“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為官從政觀念的黨員干部也不在少數。“寧可不干事,也不能出事。”“看看風頭再說,等等時機再辦。”“干事就易犯錯,不干事才不違規。”等等,把不干事、不作為當成了“保險箱”,避風頭、保平安,甘當“太平官”、“混子官”,在崗不在狀態,在位不謀公事,在職不干實事,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這種狀態必然會導致精神懈怠,影響干事創業激情,阻礙黨的事業健康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我們做人一世、為官一任,要有擔當精神,應該對‘為官不為’感到羞恥,應該予以嚴肅批評。”
佔著位置不干事、拿著俸祿混日子、關鍵時刻撂挑子,就是為官者的失職,是“過”而且是“大過”,不僅是事業觀和價值觀的問題,也是職業操守和職業道德問題。在其位謀其政,有位當有為,這是對黨員干部的基本要求。如果在其位不謀其政,那麼要官何用?為官何榮?為政之道在於安民,安民之道在於察其疾苦。為官一任,就要保一方平安、服務一方百姓。黨組織把黨員干部放在一個崗位上,是信任,更是重托,該做的事,頂著壓力也要干﹔該盡的責,冒著風險也要擔。無論身處什麼崗位、擔任什麼職務,都需忠於職守、敬業奉獻,多一份責任、多一份擔當,擔責不誤、臨難不卻、履險不懼、受屈不計。如果隻想“平平安安佔位子,忙忙碌碌裝樣子,疲疲塌塌混日子,年年如此老樣子”,隻會留下一生恥辱、一世罵名。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無功即是過”既是從政的理想追求,也是為官的政治責任。厚植“無功即是過”“官念”,需要每一名黨員干部敢於擔當、勇於負責,擯棄惰性、告別平庸,敢闖敢試、敢抓敢管,對職責范圍內的事情確保抓好管好﹔需要每一名黨員干部認清肩負的使命和責任,不“守成”、不“守等”、不“守舊”,把心思用到干事業上,把精力集中到做實事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實上,堅持久久為功、善作善成、善始善終,真正做到做一任官、擔萬代責,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常言道,“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隻有在思想深處厚植 “無功就是過”為官從政理念,才能擺正自身位置,轉變“官念”,樹立起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以公仆之心為黨和人民掌好權、用好權﹔才能不斷激發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不甘平庸、不甘落后,突破一切束縛,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為黨和人民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