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新華每日電訊:真心為民服務就能找到“存在感”

劉晶瑤

2016年04月08日08:43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原標題:真心為民服務就能找到“存在感”

從同樓辦公的公務員都不知道他們有啥事可干,到在當地甚至全國“刷”出越來越大的“存在感”,浙江省德清縣文聯花了僅僅一年的時間。因為他們認認真真做了一件說不上大卻實實在在的事——針對網店的圖片對點擊量和銷量至關重要,一些農民不會拍照吃了不少虧,他們組織縣攝影家協會的攝影家主動上門給農民電商免費拍攝產品圖。

“吃吃飯、旅旅游,還美其名曰是文學交流”,相信對縣級文聯產生這種看法的人不在少數。通過《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對德清縣文聯找到“存在感”的報道,相信會顛覆人們的刻板印象。曾經“沒什麼地位,大家都忽略你”,如今電商農戶贊嘆“文聯的活動好,我們需要”,農民得到實惠,文藝家們接了地氣,拉近了跟人民群眾的感情,德清文聯贏得點贊是必然的。誠如德清縣委宣傳部長張林華所言:“生活要有意義,存在要有價值。追求存在感,需要有創造感,而在創造的過程中有所收獲,就會產生獲得感。”

“文聯是干啥的?”類似的疑問,也可以套用到其他一些基層群團組織頭上。有些群團組織,到了縣一級,就變成了可有可無的閑差,甚至成了隨意安置干部的地方。2015年,湖南耒陽文聯主席因網上晒詩遭差評怒砸網站辦公室的新聞一度引起軒然大波,人們發現,一個連基本的藝術造詣、文化水准和修養都缺乏的人,居然擔任文聯主席,最典型地表明,在一些基層地方群團的擺設地位,“擺設”怎麼能找到存在感?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群團組織“要以先進引領后進,以文明進步代替蒙昧落后,以真善美抑制假惡丑”,這清楚地表明,在先進文明的“引領”上,群團組織不僅責無旁貸,更大有可為。

盡責與作為,需要主動擔當,與“態度”二字密不可分。類似於文聯的基層群團組織,要擺脫“擺設感”,找到“存在感”,首先不能自我邊緣化,不能自我“閑差化”。一方面地方黨委政府要對他們的工作實績建立有效的考核評估和激勵機制,另一方面這些機構的工作人員要“自求上進”,把工作融入全面建設小康的大局中,融入經濟文化建設的熱潮中,積極進取,奮發有為。正如德清縣一位文聯工作人員所言:“如果大家真心想做出成績、做點事情,那天地也很廣闊。”

“3月帶攝協的老師們拍枇杷花、春筍,4月拍茶葉、蘑菇,5月拍枇杷果、青蝦,6月拍榨菜籽油,8月拍葡萄,10月拍養雞場、番薯干……”從浙江德清縣文聯工作者們繁忙的2015年中可以看出,基層群團不是“無事可為”,而是有太多事可以做。關鍵是,他們能否找准自身的定位,能否立足自身優勢,找到為民服務的切入點和著力點。自娛自樂,必然剃頭挑子一頭熱,不會贏得老百姓的掌聲。有了“海闊憑魚躍”的態度,才能轉化為工作的內生動力,創新思路“接地氣”、踏實為民辦實事。

德清文聯的經驗啟示基層群團組織,隻要真正做到像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的那樣,關注、關心、關愛普通群眾,進萬家門、訪萬家情、結萬家親,增進對群眾的真摯感情,就一定找到“存在感”。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黃策輿、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