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慶禮
有的領導干部不敢抓不敢管,抱著“鴕鳥心態”,唯恐得罪人、丟選票。各級黨委要加強干部日常管理,及時了解所管干部的思想、工作、生活狀況,抓早抓小,敦促領導干部按本色做人、按角色辦事。(選自《習近平關於嚴明黨的紀律和規矩論述摘編》)
何為“鴕鳥心態”? “鴕鳥心態”既是一種逃避現實的心理,也是一種不敢面對問題的懦弱行為。鴕鳥心態實際上就是論堆現象,不作為行為。對於人們來說,萬萬不能存在“鴕鳥心態”,假若心存“鴕鳥心態”,就會出現不敢面對現實,不敢承擔責任,就會被動挨打,畏縮不前。特別是黨員干部,一旦沾上“鴕鳥心態”惡習,就會出現不作為,不敢為,工作不敢抓、不敢管,遇事就像縮頭烏龜一樣,不問不管,一推六二五,躲藏起來,甚至佔著茅坑不拉屎,在其位不負其責,隻想當官不想干事,隻想出彩不想出力,得過且過,飽食終日,無所用心。一年兩年,濤聲依舊。干部就是要干事,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這是傳承千年的古訓。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古人雲:“當官避事平生恥,視死如歸社稷心”,而當下我們每一名黨員干部為何不能具備這種境界?切記平平安安佔位子,舒舒服服領票子,庸庸碌碌混日子是行不通的。“寧可少干事,也不要出事”“ 寧可不作為,也不要犯錯誤”的“鴕鳥心態”要不得,正如李克強總理強調“不作為的干部,該問責的要問責,該‘挪位子’的要‘挪位子’”。由此看來,中央將對不作為這種“鴕鳥心態”開刀動手術切除隱患,淨化干部隊伍。
鴕鳥心態就是一種避事現象,就像鴕鳥一樣,遇事躲避,遇事消極,甚至撂挑子,不主動應對,不發揮自己才能認真處理問題。一旦遇到危險事情,就會把頭埋進沙裡,蒙蔽視線,自欺欺人,被動挨打,甚至成為犧牲品。特別是極少數黨員干部也是如此,就像鴕鳥一樣,遇上疑難問題、棘手問題,就會躲避,消極怠慢,當甩手掌櫃﹔怕得罪人,隻當和尚不撞鐘,不敢承擔責任,往往會使小問題成為大難題,久拖不決,讓群眾失望心寒,影響黨在群眾中威望,成為社會不穩定因素。甚至出現門好進,事不辦,撥一撥動一動,碌碌無為的庸政懶政怠政腐敗現象,這與新形勢、新常態轉變作風建設是格格不入,是違背中央大政方針的。
習近平總書記曾嚴厲告戒那些“為官不為者”:“黨的干部都是人民公仆,自當在其位謀其政”。黨員干部是億萬人民公仆,干部干部就是要為人民服務,擺正位置,干好角色。一定要調整好心態,適應新常態,盡快融入到風清氣正新環境,想事,干事,干成事,不惹事,堅定理想信念,牢記宗旨,常思擔當職責,履職盡責敢作為,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進取心,干淨干事,莫將“鴕鳥心態”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