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解放軍報:既不當“耙子”也不當“鏟子”

張葆現

2016年03月25日10:23   來源:解放軍報

原標題:既不當“耙子”也不當“鏟子”

  耙子和鏟子是兩種普通的農具。兩者使用上的不同是,耙子是往裡使勁,鏟子是朝外使勁。面對深刻的改革利益調整,我們既不能當“耙子”、見到好處都往懷裡摟,也不能當“鏟子”、見到責任就朝外面推。

  當前,我軍領導指揮體制改革已經邁出關鍵一步,新體制已經開始有效運轉,但仍處在新舊體制的轉換期、磨合期,指揮關系、權責界限等有待進一步理順,尤其要防止和克服“耙子”和“鏟子”思想:在權力利益分配上爭誰主誰次、誰多誰少,想抓權不想放權﹔在抓改革舉措落地上,不敢擔當、怕擔責任,遇到矛盾繞著走、碰到難題拖著辦,空洞表態多於具體行動。

  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是為了設計和塑造軍隊未來,謀的是民族之利、國家之利、軍隊之利,是以整個軍隊的向前發展、以部隊戰斗力的整體提升為准繩的,而不是隻盯著某一部門或某一群體的利益。如果我們隻想當“耙子”和“鏟子”,處處念及個人之利、事事顧及小我得失,利益藩籬如何打破,激流險灘如何渡過?

  存有“耙子”“鏟子”思想,既有客觀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觀方面的認識。從客觀方面來講,改革本身涉及利益調整,且改革動作越大、越深入,利益調整越廣泛深刻,犧牲小我、局部、暫時的利益在所難免。同時,相關配套政策制度的出台需要一個過程,一些利好不可能一步到位。從主觀方面講,主要是缺乏大局觀,不能站在全局看局部、跳出局部看全局,“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改革啟動之前,許多戰友都熱切期盼改革,且希望力度越大越好。現在,改革的“靴子”真正落下來了,我們不能“葉公好龍”,怕改革甚至干擾阻礙改革。面對個人進退去留、單位撤並降改,產生這樣那樣的想法可以理解,但不能因此分心走神、耽誤工作,更不能成為改革的“絆腳石”。

  上世紀八十年代百萬大裁軍,軍隊一夜之間有幾十萬干部被列為“編外”,許多有著幾十年光榮歷史、立過赫赫戰功的部隊被撤銷建制。福州軍區有些干部要司令員江擁輝找軍委首長建議保留福州軍區,江擁輝說:“百萬大裁軍是黨中央、中央軍委做出的英明決策,我們必須無條件服從。至於撤銷哪個軍區,要等軍委決定,我們誰也沒有權力去干擾軍委決策。我自己不能去找門子,也不准你們去拉關系。”轟轟烈烈的大裁軍,就是這樣展開落實下去的。

  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是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向縱深推進的一年,是部隊全面建設和軍事斗爭准備適應新體制、實現新發展的一年。隨著軍隊改革進一步推進,利益涉及面更廣,需要克服的矛盾困難更多。進退得失看胸襟,大事難事看擔當。面對改革這場大考,每一名黨員干部不僅要堅決聽從指揮、服從大局,更要勇於擔當、沖鋒在前,少為個人去留分神,多為軍隊事業操心,作出應有貢獻,交出合格答卷。(作者單位:武警北京總隊第二醫院)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姜萍萍、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