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長江日報:城市主人都應有“百計基業”追求

2016年03月24日08:59   來源:長江日報

原標題:城市主人都應有“百計基業”追求

  在近日召開的武漢市委常委會上,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阮成發說,城市建設具有不可逆性,絕不能“下悔棋”。此次會議研究“十三五”城建跨越工程謀劃工作,阮成發還強調,要更加注重生態綠色,使城市建筑、街道都成為凝固城市文化的作品。

  報道說, 硃山治理工程完工,20年前的採石場,今天復綠成武漢西南“綠肺”的一片“肺葉”﹔沙湖在規劃中從1600畝到4600畝,3000畝沙湖面積“失”而復“得”。被炸爛山體變美麗景觀,城中湖面寸湖不減,都可以說是一種生態綠色作品,凝固了武漢的城市文化精神。

  這是兩個城市建設、生態建設的成功案例,其實又都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山體炸爛了修復,城中湖水面失而復得,從整個城市建設歷史看,實際上都是在“下悔棋”。當然修復山體,恢復城中湖水面,都不是簡單的恢復原狀,而是有了提高。但山體修復和湖面恢復付出了巨大代價,比如硃山修復工程投資4372萬元,當年賣石頭未必賣得到這麼多錢。

  我們不妨拿北京紫禁城以及周邊老城區與此對照,這些地方,很多人應該去看過。紫禁城裡的那些庄嚴殿堂屢廢屢興,但廢只是因為火災,有興從未改變紫禁城的規劃布局,重修的三大殿也多是“復其舊制”而已。紫禁城連帶周邊的景山、三海等皇家園林,幾百年來一以貫之,在今天看來,也是改無可改。

  如何規劃建設我們的城市,如何對待我們擁有的自然景觀,看似涉及科學觀念與方法,其實最根本的是一個態度問題。當初紫禁城的主人有什麼科學觀念?恐怕是沒有。但他們認定紫禁城是要傳之子孫后代的家業,要建就建到最好。所以規劃與修建都一絲不苟,后來也沒“下悔棋”。

  這應了一句老話:態度決定一切。紫禁城是我朱家的、愛新覺羅家的,所以規劃、設計、修建在每個細節上精益求精,處處著眼於長遠,不容苟且。因為城市是大家的,所以很多人就老想佔點便宜,損人利己。石料商一邊在自己的宅院裡起假山、建亭榭,一邊把城市山體炸得千瘡百孔。開發商一邊購入濱湖豪宅,一邊填湖搞開發。有的干部也是貪眼前之政績,而放棄對城市的歷史關懷。

  避免在城市建設、生態建設上“下悔棋”,關鍵還是要正心誠意。城市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家園,而且要傳之子孫,它不是商人發財的籌碼,也不是官員借以升遷的跳板。建得科學,自有專家把關。作為城市主人我們隻須心存把家園建好的念想,把具體工作委托給各路專家,普通人也可以參與討論。最后尊重共識,尊重專業,摒棄私心雜念與眼前利益的誘惑,讓城市生態、建筑、街道成為凝固城市文化的精品。

  我們需要一種對城市和歷史負責的心態,要有一種內心的堅持、一種笑對風雲變幻的定力。城市建設,每一項工程、每一個細節都是百年大計,不能因為它不屬於我一家一姓,就可以馬馬虎虎、投機取巧甚至損公肥私。我們想一想:淮河、太湖流域的“五小”企業給政府交了多少稅,現在治污,已經成了一個無底洞。一開始就把每一項開發建設弄成一個精品,可以傳之后世,這就是一種經世濟民之道。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黃策輿、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