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解放軍報:在科研必爭領域形成獨特優勢

唐書海

2016年03月22日15:16   來源:解放軍報

原標題:在科研必爭領域形成獨特優勢

  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軍事核心技術更是買不來的。習主席在出席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時強調:“我軍必須高度重視戰略前沿技術發展,通過自主創新掌握主動,見之於未萌、識之於未發,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這就要求廣大官兵特別是科研一線人員堅持自主創新,努力在一些戰略必爭領域形成獨特優勢。

  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革命、軍事革命加速推進,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有些技術一旦突破,影響將是顛覆性的,甚至可能從根本上改變戰爭形態和作戰方式。這些關鍵技術領域的競爭,如同一場時間和速度的賽跑,誰見事早、動作快,誰就能掌控制高點和主動權。如果我們不識變、應變、求變,就容易陷入戰略被動,錯失發展機遇,同世界軍事強國形成新的技術鴻溝。“聰者聽於無聲,明者見於無形。”隻有緊跟世界新軍事革命特別是軍事科技發展方向,努力縮小關鍵領域差距,形成比較優勢,才能在一些前瞻性、戰略性領域佔有一席之地。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推進科技創新,首先應該把主攻方向搞清楚,否則花了很多錢、投入很多資源,最后也難以取得好的成效。美蘇冷戰時期,前蘇聯被美國拋出的“星球大戰”計劃所誘騙,一門心思投入到軍備競賽當中,最終被沉重的軍費壓力拖入深淵。對於那些前沿性的重大技術發展,我們既要高度關注,有所應對,又要確定正確的跟進和突破策略,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真正把那些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建設的薄弱環節作為推進自主創新的主攻方向,而不能聽風就是雨,被別人牽著鼻子走。

  作戰需求永遠是科研創新的根本牽引。我國歷史上,既有過有技術而缺需求的教訓,也有過有需求而缺技術的困境。古代四大發明曾為世界領先技術,但因缺少軍事需求的牽引而未能變成武器。魯迅先生曾不無痛心地指出,“中國古人所發明,而現在用以做爆竹和看風水的火藥和指南針,傳到歐洲,他們就應用在槍炮和航海上”。對於一支軍隊來說,有沒有作戰需求、有什麼樣的作戰需求,往往決定了科技創新的根本目標。如果對作戰需求認識不清、把握不准,不僅會浪費寶貴的科研資源,而且會貽誤軍事斗爭准備的寶貴時機。前些年,美軍先后中止了“科曼奇”直升機、陸軍“未來作戰系統”等一些項目,就是考慮了作戰需求變化和技術實現可能。

  我國的科技成果轉化率一直較低,我軍科研領域也同樣存在著此類現象:有的重視鑒定報獎而輕視轉化應用,有的創新成果與戰場脫節、與實際脫節,還有的總想著走捷徑,熱衷於搞一些中看不中用的“政績工程”。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求我們必須堅持戰斗力標准,進一步強化科研為戰、質量為本意識,堅決不搞那些華而不實、嘩眾取寵的東西,努力讓創新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戰斗力。

  (作者單位:戰略支援部隊某研究所)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姜萍萍、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