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闡述“十三五”時期主要目標任務和重大舉措時明確提出,要強化創新引領作用,為發展注入強大動力。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署和決策。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釋放發展第一動力,對於我們順利實現新舊動能迭代更替,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至關重要。
創新永遠是推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向前發展的決定性力量。“十二五”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圍繞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引領全面創新大潮澎湃激蕩。高技術產業增長強勁,“雙創”蓬勃興起,高鐵、核電等中國裝備走向世界,載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測等項目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科技進步貢獻率大幅提升……創新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旋律。
當下,是惟創新者強、惟改革者勝的時代。新一輪科技革命風起雲涌,信息科技、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等不斷向經濟領域廣泛滲透,不僅對傳統發展模式產生巨大沖擊,而且為新一代產業孕育生長提供了強大內生動能,創新正在成為發展的第一動力。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來說,順應變革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就會搭上新時代“快車”,在國際競爭中拔得頭籌。對一個地方、一個企業而言,突破發展瓶頸、破解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根本出路也在於創新。“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結構轉型能不能成功實現、新舊動能能不能順利轉換,關鍵要看我們能不能推進包括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在內的全面創新,讓“第一動力”真正強勁起來,走上創新驅動發展的軌道。
全面創新,釋放發展第一動力,科技創新是核心。我們要抓住科技創新面臨的突出問題,破除體制機制障礙,以體制機制創新推動科技創新。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增強企業家在國家創新決策體系中的話語權,進一步落實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和加速折舊等政策﹔要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擴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權,砍掉科研管理中的繁文縟節﹔同時還要完善科技成果轉化和收益分配機制,全面下放創新成果處置權、使用權和收益權,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分享比例,支持科研人員兼職和離崗轉化科技成果,建立從實驗研究、中試到生產的全過程科技創新融資模式。
全面創新,釋放發展第一動力,能不能把大多數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調動起來非常關鍵。我國有9億多勞動力、1億多受過高等教育和有專業技能的人才。發揮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互聯網+”集眾智匯眾力的乘數效應,讓創新之花開遍神州大地,中國經濟航母就能獲得用之不竭的磅礡動力。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各地區各部門要深入貫徹落實全國兩會精神,著力打造眾創、眾包、眾扶、眾籌平台,構建大中小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創客多方協同的新型創業創新機制,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營造良好政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