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浩民
“兩會”剛結束就打下倆“老虎”。其中,浙江省寧波市委副書記、市長盧子躍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有趣的是,關於黨風廉政建設,盧子躍曾表示要“時時拉拉袖子提提醒,常常照照鏡子治治病。”結果,“拉袖照鏡”的事情卻偏偏忘了自個兒。(中國西藏網 3月20日)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說起“作秀官員”的高超演技,著實讓人嘆為觀止,從“一件背心穿三十年,一次受賄百萬元”的曹培武,到“除了睡覺,每天就在辦公室待著”的劉鐵男,再到“農家子弟經過多年奮斗走上領導高位”的“勵志經典”毛紹烈,貪腐官員們一幕幕“精彩演繹”讓人大跌眼鏡,卻不得不讓人引以為戒,這種台上道貌岸然,台下貪贓枉法的“變臉”表演該謝幕了。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隨著反腐斗爭的深入,“作秀官員”們的演技也變得越來越“精湛”。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監督是最好的淨化劑,要撕開他們虛偽的面具,除了要紀律和規矩挺前面,形成強大的反腐震懾力,還必須不斷完善監督制度,把官員的一舉一動曝晒在陽光下,置身於監督中,讓那些“作秀官員”早日露出“馬腳”,使他們“深藏不露”的腐敗伎倆無處遁形。
要用好黨內監督這個“傳家寶”。黨內監督不僅是黨內民主集中制的重要體現,也是新時期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必然要求。貪腐不會寫在臉上,評價一名干部是否合格,是否真正德才兼備,不能僅靠外部感觀,而是真正要擴大監督范圍,多聽取其他同志不同的聲音和意見,通過黨內監督充分發揮上下級、同級以及下級對上級的監督作用,推進干部個人事項報告和財產公開制度,防止出現帶病提拔,讓那些蒙蔽組織,“人前是人,人后是鬼”的干部無立足之地。
要用好群眾監督這面“照妖鏡”。群眾心裡有杆秤,官員為了誰、干什麼、怎麼干,群眾都會看在眼裡、記在心裡、表達在行動上,百姓聲音是反映干部本性的重要信號。事實早就証明,許多群眾“贈予”落馬官員“雅號”背后都藏著不可告人的“大內容”,如“拆遷大佐”沈培平、“玉痴省長”倪發科、“發審皇帝”姚剛,群眾口碑不僅代表著一定的民意,也體現著民間好惡,更折射出了干部的本質,把群眾監督作為“照妖鏡”,才能讓“妖魔鬼怪”露出尾巴。
要用好網絡監督這塊“新陣地”。如今的中國,網絡已然成為全新的媒體形式,作為反腐新生力量的網絡反腐也異軍突起。在網絡曝光下,不少貪腐官員原形畢露,例如因“不雅視頻”落馬的雷政富,又如因名表落馬的“表哥”楊達才,網絡反腐獲得了極大的關注度和極高的成功率,成為了一股不可或缺的反腐力量。因此,要確保干部們人前人后一個樣,表裡如一、言行合一,還應該發揮網絡力量,完善干部八小時外監督,讓反腐陽光能夠全方位、全天候照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