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實踐性、群眾性很強的活動。增強創新活力、加快創新步伐,必須下大氣力抓實踐創新,最大限度凝聚軍隊創新發展的智慧和力量。
我軍蘊含著巨大創新潛能。在我軍歷史上,著名的王克勤運動、郭興福教學法等都是普通官兵創造的。空軍地空導彈部隊營長岳振華帶領部隊創造的“近快戰法”,在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上獲一等獎。這些創新成果,革新了組訓模式、改進了練兵方法,對提高部隊戰斗力發揮了重要作用。時代飛速發展,如今的官兵視野更開闊,思維更活躍,獲取信息更便捷,知識結構更立體,創新意識更強烈。近些年來,部隊涌現出一大批技術能手、業務尖子、崗位標兵,他們活躍在各條戰線,成為我軍創新發展的生力軍。
同時要看到,我們鼓勵創新的氛圍還不夠濃厚,支持創新的環境還不夠理想。有的墨守成規、按部就班,把官兵的奇思妙想、創新創造視為不務正業、異想天開,影響了官兵創新的積極性主動性﹔有的敬慕成果,卻不寬容失敗,使官兵畏首畏尾,不敢大步向前﹔有的重精英、輕草根,重大項目、輕小革新,官兵的一些創意創見因缺乏平台、缺少扶持而難以付諸實踐。這些問題不解決,創新的活力就不可能迸發,創新的源泉就不可能涌流。
實現強軍目標需要全軍官兵共同奮斗,推進軍隊改革創新需要全軍官兵共同努力。創新的活力在基層,創新的源頭在官兵。基層官兵處在強軍實踐第一線、軍事斗爭准備最前沿,是武器裝備的使用者、戰法訓法的施行者、軍事行動的執行者。哪裡需要創新,他們感受真切﹔怎樣進行創新,他們充滿智慧﹔創新成效如何,他們評價客觀。隻要激發官兵的創新熱情,挖掘官兵的創新潛力,提高官兵的創新能力,解除官兵創新的后顧之憂,就能形成“處處是創新之地,個個是創新之人”的生動局面。如果忽視官兵、遠離基層,創新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鄧小平同志說過:“絕不是一個人的腦筋就可以鑽出什麼新東西來,是群眾的智慧,集體的智慧。”構建有利於官兵“萬眾創新”的環境條件,既是各級履職盡責的本分,也是推動實踐創新的必然要求。要尊重官兵主體地位,發揮官兵首創精神,大力弘揚創新文化,激發官兵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激勵大家爭當創新的推動者和實踐者,使謀劃創新、推動創新、落實創新成為全軍的自覺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