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建柱
著力打造“講政治、重公道、業務精、作風好”的模范部門和過硬隊伍,廣大組工干部就必須具有“安專迷”精神,尤其是要有一種干工作“性痴志凝”的好狀態。
“性痴則其志凝。故書痴者文必工,藝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無成者,皆自謂不痴者也。”蒲鬆齡的這句名言充分說明了一個道理:心在一藝,其藝必工,心在一職,其職必舉。反之,事不成。
“性痴志凝”必須用於正業,方能成就一番事業。何謂正業?正業就是我們的崗位、就是我們所從事的事業。正業是我們美好家庭的基石,是提升身價的增值器,是安身立命的客棧。因此,做到“性痴志凝”就必須立足本職,務正業。
古往今來,凡是成就人生的,都是一些“性痴志凝”的人。杜甫一生飢寒交迫,但“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終成千古“詩聖”﹔《紅樓夢》中的香菱“苦志學詩”,如癲如狂,眾姐妹稱她為“詩魔”,拿她取笑,但行之若素,精血誠聚,終於寫成了一首“新巧而又有意趣”的吟月好詩﹔陳景潤為數學而痴迷,於斗室之中,用自己的人生傳奇,摘取了“數學皇冠上的明珠”。我們組工干部隊伍中的王彥生、李林森、涂紅剛、盧玉寶等先進典型,對工作更是“性痴志凝”,從來沒有把工作當成“負擔”、“包袱”,而是把工作當成人生的一種快樂、一種沉醉、一種迷戀、一種享受。他們個個胸懷遠大理想,始終保持高尚追求,滿懷真摯感情,在黨為黨、在黨憂黨、在黨興黨﹔始終充滿奮斗激情,迎難而上、攻堅克難,勇於探索實踐﹔始終保持良好心態,夙夜在公、勤勉敬業,譜寫出了一曲曲動人的“人生壯歌”。
萬事萬物辯証而統一。“垃圾”放對了地方,就會變廢為寶,成為可利用的再生資源﹔千裡馬放錯了地方,隻能“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裡稱也。”
“性痴志凝”也是一把“雙刃劍”,若用錯了地方,本末倒置,就會荒廢了正業,貽害終生。南朝梁武帝蕭衍,痴迷於佛教致亡國﹔宋徽宗趙佶沉溺於宮廷各類藝事,終被金人擄走﹔明熹宗朱由校痴迷木匠,技藝堪比巧匠,致使江山社稷風雨飄搖。在當今查處的“老虎”和“蒼蠅”,一個個把崗位當成以權謀私的平台,把黨紀國法當兒戲,醉心痴迷於金錢、美女、個人私好,導致政治上變質、經濟上貪婪、道德上墮落、生活上腐化。
面對這個世界的紛繁誘惑,組工干部要始終保持對工作的“性痴志凝”狀態,以“燕子壘窩”的恆勁、“螞蟻啃骨頭”的韌勁、“老牛爬坡”的拼勁,爭當組織工作的“政策通”、干部工作的“活字典”、黨建工作的“紅專家”、不徇私情的“鐵包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