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退錢不能成為“天價事件”的終點

黃詰雲

2016年02月26日11:1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從聲名大振的“青島大蝦”,到武漢128元的“姜絲可樂”,都是天價最見不得光的代名詞。一直以來,天價事件總能絡繹不絕地佔據各大媒體的版面,刷新著大眾對於天價的底線與認識。

天價商品亂象還未得到徹底根治,天價服務又來跟風。據報道,山東濟南的一輛救護車跑82公裡要價3600元,平均一公裡43.9元的價格,確與每公裡15元的良心定價南轅北轍。本該自帶治病救人的白衣光環,卻因天價,差點要了患者家屬的“命”。

縱觀天價事件全過程,我們不難發現。濟南市急救中心森特醫院急救分中心事發前不按規定漫天要價,事發時努力“洗白”,接連拋出雙方協商價格、工作人員不熟悉收費標准等說辭。事發后“狠心”追責,退還費用、處理涉事人員。雖說亡羊補牢的做法也算掙回了一絲臉面,但面對如此“擠牙膏”式的處罰,大眾的疑慮也在蠢蠢欲動。被處理的涉事人員是否是臨時工背黑鍋?退錢是否能成為天價事件的最后一站?法律缺失、監管失職的情況是否存在?這一系列的問題,都是解決天價事件的核心導向。

說到底,趁火打劫、乘人之危的罵聲也不足以平息病患家屬心中的怒火﹔醫者仁心、治病救人的呼聲也未必能喚醒黑心醫護的良知。隻有加大整治力度,及時清除不當利益滋生的土壤,有效地避免“天價事件”重蹈覆轍,才是保障基本民生的頭等大事。

的確,國家發改委早在2000年就發布了《關於商品和服務實行明碼標價的規定》,對明碼標價筑起圍牆,為一切欺瞞消費者的行為制定了“定罪書”。但是,虛假定價的風頭才過,明碼天價又嶄露頭角。仗著突發性、必要性的有利特點,大多消費者被迫購買天價商品或服務。縱使心有不願,但急於一時,不得已卻又無可奈何,隻能勉強接受。而且,被爆出的天價事件只是“關鍵少數”。大部分事件依舊深藏不露,沒有被及時挖出。

社會亟需更多正能量,治理天價亂象,不能止於退錢、戴罪走人等治標之策。還得多措並舉、標本兼治。這自然少不了公開透明的定價機制,任何暗中操作的不當行為,必須接受“陽光”暴晒,才有回頭改正的余地。換而言之,防止商家自說自話、抓准時機謀大利,還需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升級物價管理新模式。加大監管力度,擴大監管范圍,暢通監督渠道,擰緊明目張膽借難生財、借急生財的閥門。積極探索天價治理新機制。以制度抵制微利之誘,形成不可撼動的威懾力,使其真正成為消費者最有力的后台。同時,消費者心要細、膽要大。遇到侵犯自身合法權益的行為,要敢於向有關部門“告狀”,要善於向新聞媒體舉報。用活一切維權武器,擊退不當行為的猖狂進攻,還人心一個公道。

利可謀,謀時要有度。天價事件只是民生問題的一個縮影。“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執法部門必須以更有力的懲罰,為消費者主持公道,也是為好客中國、法制中國正名。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黃策輿、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