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重慶日報評論員:增加有效供給推動發展提質增效

——二十三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精神

2016年02月23日13:24   來源:重慶日報

原標題:增加有效供給推動發展提質增效

在剛過去的猴年春節,600萬出境過年的中國游客“刷出”境外消費900億元人民幣的新紀錄。諸如指甲鉗、保溫杯、電動牙刷、鋼筆等一大批低價日用品紛紛成了搶手貨。然而,這些商品不是國內稀有、不是高科技含量、不是高檔國際名牌,中國游客為什麼千裡迢迢搶購這些商品?重要原因就與國內有效供給不足有關。

要破解這個問題,讓消費者“回流”國內市場,就要從供給側方面下功夫,通過增加有效供給推動發展提質增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重慶時就指出,要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重點是促進產能過剩有效化解,促進產業優化重組,降低企業成本,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增加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需要,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我們要學習好領會好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通過調整供給結構、增加有效供給,來適應需求總量和結構的變化,實現重慶經濟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躍升。

近年來,重慶經濟社會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勢頭,很大程度就是得益於在有效供給方面精准發力,取得實效。比如,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的重慶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在建的10.5代液晶顯示屏生產線世界領先﹔重慶永川聚合國內外105家機器人企業落戶並進行協同創新,成為全國機器人產業聚集度最高的地區,預計5年后將實現年產值300億元﹔長安汽車投入巨資進行自主研發,不斷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成為我國首個年產銷量過百萬的乘用車自主品牌……“十三五”時期能不能開好局、起好步,很重要的一點就在於能不能繼續發力供給側,增加有效供給。

當前,重慶發展所面臨的一系列新的矛盾和問題,本質上都是結構問題,是供給結構難以滿足需求結構變化的突出表現。接下來,重慶要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多措並舉“瞄准市場”,抓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增加有效供給上做文章,既要在盤活做優存量上下功夫,也要在做大做強增量上下大力氣,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

具體而言,增加有效供給要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鼓勵和引導企業設備更新、技術改造、並購重組,拓展產業鏈條、創新商業模式,推進產業創新、提升產品質量,促進產業邁向中高端﹔要瞄准市場需求,緊盯產業和科技發展方向,以改革、開放、創新為動力,突出深化改革、增強供給效率和活力,突出提升開放水平、拓展開放空間,突出以科技為中心的全面創新,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特色資源產業,大力促進供需有效對接,統籌推進“四化”融合發展,盡快形成新的產業集群、新的經濟支柱。

一個行動勝過一打綱領。隻要全市各級黨委、政府把握正確方向、奮力開拓進取,堅持低調務實、少說多干,敢於擔當、積極作為,把增加有效供給落到實處,推動發展提質增效,我們就一定能實現“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開局,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沈王一、楊麗娜)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