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新華每日電訊:當“機關內刊”淪為自留地

白靖利

2016年02月23日08:48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原標題:當“機關內刊”淪為自留地

記者近期在調研中得知,有一個人口不到80萬的縣,每年花費近百萬元自辦4份內部刊物,原因是“領導的活動需要‘落地’”。相關人員投領導所好,搜集匯編成冊后作為“內部交流材料”下發到各個部門。這種淪為權力“自留地”的“機關內刊”,應當大力整頓。

“機關刊物”在各地各級部門並不少見。一些地方熱衷辦一些“內刊”,並讓下級部門多方傳閱學習,原因無外乎是經營自己的“自留地”,試圖通過白紙黑字彰顯自己的意志。說白了,就是利用權力來尋找“存在感”。

據一些基層干部反映,他們也覺得有些刊物沒有必要再辦,但誰也不敢忤逆領導的意志,於是就一直辦了下來。

事實上,過多過濫的“機關內刊”弊端不少。第一個弊端是浪費人力、財力、物力。以前面所說的那個縣為例,刊物多採用銅版紙印刷,每本成本都高達數十元,每期印刷數千冊。據當地干部介紹,4份刊物一年要花費近百萬元。除了挂名的顧問和編委等職務,每本刊物還需要數名工作人員負責。

第二個弊端是作用甚微。刊物多為數天甚至數周前當地領導的活動報道,不但時效差,可讀性也不強,發到各個部門、鄉鎮后閱讀者寥寥。在信息化時代,很多內容都可以通過電子傳閱實現“無紙化”。為凸顯領導活動的重要性而耗費巨資所辦的“機關內刊”,實際上變成了一些領導干部權力的“自留地”。

早在2012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出台了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明確要求精簡文件簡報,切實改進文風,沒有實質內容、可發可不發的文件、簡報一律不發,同時要求改進新聞報道。此后,中央及各級黨委政府也多次強調要嚴格落實,而一些地方“機關內刊”過多過濫的行為,實際上與中央規定背道而馳。

一些地方和單位熱衷於辦“機關內刊”,是典型的“不嚴以用權”“謀事、創業、做人不實”做派。此種行為若不嚴厲禁止,不但不利於團結隊伍,對當前的事業有負面影響,對這些領導同志將來的發展也有百害而無一利。

因此,有必要加強對數量繁多的“機關內刊”的清理整頓。確實能夠推動實際工作、提高干部群眾業務水平和理論素養的刊物,應適當予以保留﹔而對那些毫無用處且浪費大量人力、財力、物力,僅僅因為地方領導需要而存在的刊物,必須大力清理。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黃策輿、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