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干部莫讓“指尖紅包”腐了節日氛圍

焦一帆

2016年02月14日10:3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春節期間,聚餐串門走親戚,派個紅包早已成為家常便飯。如今,隨著電子紅包的興起,又多了搖一搖、“搶紅包”等新型社交方式。作為領導干部,如何守住底線、拒絕誘惑,參與正常的禮尚往來、區分人際交往與年節腐敗的界限,成為時下熱議的話題。(新華網 2月12日)

逢年過節,用微信“發紅包”已成為民眾娛樂消遣的新方式,既能調節氣氛,增進彼此感情,也能送去滿滿的祝福,傳遞暖暖的關心。從某種程度來看,用微信搶紅包並不傷大雅,也不應加以排斥。

但是,“微信紅包”雖有娛樂功能,有時也會成為別有用心之人輸送“糖衣炮彈”的工具,變成人情往來的“送禮神器”,從而達到權力尋租、利益交換之目的。與此同時,有些領導干部也借此肆意斂財,作為“禮尚往來”“人情世故”的擋箭牌,樂此不疲地接受各種“微福利”,意欲“好事成雙”“喜上加喜”。

“禍患常積於忽微”。紅包雖小,“殺傷力”卻不小,金額少,隱蔽性還挺高。有的領導干部心存僥幸,認為“微信紅包”只是朋友之間的“節日問候”,只是時髦的游戲,自己毫無腐敗的念頭,不必上綱上線﹔有的把“收錢不辦事”看成是“人情”不是賄賂,給腐敗穿上“禮尚往來”的馬甲暗度陳倉……正是抱著“無所謂”“不必較真”的態度,從而也在彈指一揮間讓他們走偏入邪,奔入歧途。

“新瓶裝老酒”。雖然傳播的載體不同,但“微信紅包”畢竟還是紅包,電子禮品也依舊屬於禮品。“微信紅包”依舊走著老路,不過是傳統的紅包穿上了“隱身衣”、玩起了“變形計”。“紅包”禮金表面上看是“情感交流”,其本質上還是利益的輸送和變相的腐敗。

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作出明確規定,收受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禮品、禮金、消費卡等,情節較輕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當前,腐敗有“翻新”趨勢,四風有“變種”跡象,其危害不可小覷,若此頑症痼疾不除,作風的好勢頭則難以保持,政治生態將難以晴朗。

“滴水穿石,一滴不可棄滯”。以筆者之見,針對“微信紅包”隱蔽性強、不受時空限制、金額難控等難點,還須對症下藥、有的放矢。一要強化監督之探照,發揮監督之合力,既要定期明察,也要不定期暗訪,緊盯年節假期、一個節點一個節點堅守,利用“互聯網+”及時發現線索,讓大數據發揮大威力。二要嚴格執紀問責。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用黨紀尺子作為衡量行為的標准,對越底線、踩紅線、闖雷區的,要有責必問、問責必嚴。三要從嚴管理干部,倒逼他們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做到嚴律己、有底線、守法紀,筑牢防腐拒變的思想防線。

“廉不廉看過年,潔不潔看過節。”利用“微信紅包”行賄受賄,這本身就飄有腐化之氣,是變相的腐敗。對此,還須保持高度警惕,常念“緊箍咒”,常敲廉政警鐘。唯此,才能營造廉潔從政好環境,讓好作風始終保持下去。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黃策輿、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