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讓過年多點文化味

向賢彪

2016年02月10日09:46   來源:解放軍報

原標題:讓過年多點文化味

  丙申猴,又一春。不管你是淡然也好,欣然也罷,中國傳統的春節還是像美麗的春姑娘一樣,在你我的不經意中翩然而至,給人們帶來喜慶和祝福。

  縱觀我國傳統節日春節,總是和年、歲、春這三個概念交織在一起。年是豐收的意思,歲是祭祀的意思,春是得陽氣而生的意思,它們彼此連成一個整體,涵蓋了社會選擇、文化選擇和生命選擇的因素,特別是信仰的因素,包括自然崇拜、靈魂崇拜、祖先崇拜等。

  春節的文化象征是多方面的。一是辭舊迎新,打開一個人生的結,分開過去和未來﹔二是祭祀緬懷祖宗之德,承繼先人之志,融通天地萬物,感恩天地人和﹔三是慶賀豐收,享受勞動成果,籌劃新年生產和生活,企盼來年五谷豐登、六畜興旺﹔四是走親訪友,擴大社會交往,體味生活之樂。經過漫長的演化和融合,現今春節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共同節日。旅居海外多年的華僑華人,盡管洋裝穿在身,然而在他們心中,春節仍是必過的節日。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人血液裡的文化傳統和精神皈依。無論是對貼春聯、吃年夜飯、逛廟會等舊年俗的繼承,還是對看春晚、發微信短信、出國游等新年俗的接納,都不要忘記蘊含其中的文化稟賦。以吃餃子為例,要了解和懂得餃子的形狀就像種子,萬物的種子裡都有一個核,這是能讓事物成長最寶貴的東西。有了種子,才能生發,方能長成參天大樹。在包餃子的時候,會用手捏出花邊來,就像是春天的種子破土而出,長出了一小圈的嫩芽,彰顯著生命的無限希望。

  “廉則年如一日,好過﹔貪則日似一年,難熬。”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清廉”也是春節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年關”也有廉關之意。無論是黨員干部還是普通百姓,過度的物質攀比會讓年味變淡,惟有親情友情才能讓年味聚濃。年味濃不濃,不在乎吃了多少山珍海味、喝了多少玉液瓊漿、得了多少紅包,而在於把多少感恩之心編入了平安結中,在於將多少優秀的傳統文化融入門楣下的“福”字中,在於將多少夢想寄寓新年的努力中。少些奢靡之風,多些清新之風﹔少些推杯換盞,多些民俗清香﹔少些低俗之舉,多些高雅之趣,才會使年味更濃。

  春節,讓我們舒緩身心,積蓄力量﹔讓我們相互道福,攜手前行﹔讓我們感恩過去,憧憬未來。猴年伊始,向著春天進發,我們會收獲更多。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秦華、趙娟)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