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
1991年,時年36歲的楊光成出任共青團雲南省委書記,成為當時雲南最年輕的正廳級干部。2014年,楊光成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雲南省紀委立案調查。一名熟悉雲南政情的人士說,楊光成把自己視為官場內的失意者,36歲晉升正廳,成為組織重點培養對象,外界公認的希望之星。誰知此后20多年,竟然一直原地打轉,無法再進一步。“從年少得志到仕途失意,最后還落了個晚節不保。”(2月2日鳳凰網)
踏入公務員隊伍的人,大都想在政壇一展宏圖夙願,甚至以級別的高低給人的價值下定語。據研究表明,從科員到縣處級干部的升遷比例僅為4.4%,面對官場失意的官員怕是不在少數,若是人人因仕途失意就轉投貪路,又何談“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誠如劉少奇多年前說過的話,掏大糞是為人民服務,國家主席也是為人民服務,隻不過分工不同而已。誠然,現在的黨員干部面臨著越來越多的“糖衣炮彈”,可即使再甜,不也是損人不利己嗎?歸根結底,這些人病根兒還在思想深處,還在干事動機。信仰是指明燈,動機是方向盤,若此二者出錯,輪船航行的再快也只是不斷跑偏。
不斷錘煉思想,端正價值觀。“位卑未敢忘憂國”,何況身在“體制內”的諸位?成功不分行業,奉獻不論身份,黨員干部要帶頭走出庸俗的得失觀,對老實干事的人高看一眼,對不追名逐利的人厚愛一層,營造積極健康的政治生態和干事氛圍,讓自私自利的價值取向無處藏身,才能引領正確的價值觀念,摒棄思想深處的偏見,達到自上而下則風行的效果。
醉心干事創業,不越底線關。“辛勤的蜜蜂永沒有時間悲哀”,焦裕祿、楊善洲、涂洪剛的字典裡,有沒有抱怨過“級別低”?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黨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理應有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情懷、更開闊的視野。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人民的事業而奮斗,級別隻能是一時虛榮心的滿足,而“為民”才是判斷人生價值的終極標尺,廣大干部不忘為民初心,才能擺脫抱怨的病態,步入干事的健康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