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新華每日電訊:推進文藝創新才能講好中國故事

張凡

2016年01月28日08:44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原標題:推進文藝創新才能講好中國故事

有那麼一種電視劇,隻要一開播,你就知道,假期到了。如今,寒假已至,這些“假期神劇”恐怕又將開啟新一輪的霸屏模式了,讓人頗有“年年歲歲花相似”之感。近日,在中宣部、中國文聯組織的研討班上,中國文聯國際聯絡部主任董佔順指出,在戲劇舞蹈等方面也存在類似的問題,演來演去就是那幾個作品。

文藝創作需要推陳出新。近年來,文藝事業發展有了長足的進步,涌現出一批好作品,但與此同時,從大舞台到小熒屏,也出現了一種傳統過重、創新不足的現象。

去年全國制作生產電視劇達15000集,其中仍有不少沒能逃出宮斗劇、婆媳劇的俗套。

電影創作內容同質化、陳舊化現象同樣存在。以《西游記》為例,幾十年來已經被改編了四十多次,而據統計明年還有近10部西游類題材的電影將拍攝或者上映。種種“新瓶裝舊酒”的行為,難免讓人審美疲勞。這樣的作品此時尚且難以觸動人心,又何言在歷史舞台上留下足跡,為時代立傳呢?

“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文藝作品具有反映時代風貌,引領時代風氣的作用。今天的文藝創作在追求輕鬆、娛樂的同時,同樣肩負著闡釋中國精神、展示中國風貌的任務。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推動文藝繁榮發展,最根本的是要創作生產出無愧於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

當下的社會變遷之快、境況之新、形態之豐富,早已和過去大相徑庭。人們的氣質形象、精神追求、審美趣味,也發生了質的變化。今天要講好中國故事,展示好中國人風貌,就不能再在故紙堆裡絞盡腦汁做文章,而必須將目光投注到我們身邊的生活、我們所處的時代,以創新的文藝講好中國故事。

創新為要,關鍵還是內容創新。實際上,我們並不缺乏這樣的好故事、新故事。當下的時代,是一個值得書寫的時代。我們身邊既不乏轟轟烈烈的大事,13億人胼手胝足,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亦不乏“小而美”的細節,“短褲哥”在冰天雪地中搶修電網,走紅朋友圈﹔而“北漂”“返鄉”等詞匯更是能夠引發集體的鄉愁。這些體現新的時代特色、反映新的社會關系的現象、故事,是文藝創作最鮮活的題材。也隻有在這樣的題材上深耕細作,內容才能創新,才能帶給人既耳目一新又含義雋永的精品力作。

其實,舉凡優秀的文藝作品,要麼是具有廣闊的時代和社會背景,能夠提煉國家集體的共同記憶,激起人們心底的共同情感,如《平凡的世界》表現七八十年代社會變遷中普通人的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至今讀來,依然讓人動容。要麼是對傳統文化進行藝術創新和轉化,反映新的時代訴求,如《琅琊榜》提煉符合當今時代需要的思想理念、道德規范、中國精神。這些作品與時代相接,引發人們共鳴,因此具有了旺盛的生命力。

一時代有一時代之文學,文藝作品應該刷新時代底色。今天我們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激發的拼搏熱情,“互聯網+”帶來的深刻變化,都是前所未有的時代景象。在這一新的征程中,如果文藝創作“缺席”,無法記錄下這些攻堅克難、謀事創業的新故事,那無疑是一大遺憾。文藝作品要為時代抒寫、抒情、抒懷,就必須善於創新,特別是內容上的創新,才能講好中國故事。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謝磊、朱書緣)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