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要聚焦發力,首先必須下功夫領會好、領會透。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這個要求非常重要。各地區各部門都要深入學習貫徹五中全會精神,特別是學習領會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真正做到認識上更加到位、行動上更加自覺、工作上更加有為。
深入學習貫徹五中全會精神,就要對我國發展面臨的階段特征有客觀科學的認識。“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顯著特征就是進入新常態。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發展表現出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三大特點,增長速度要從高速轉向中高速,發展方式要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率型,經濟結構調整要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舉,發展動力要從主要依靠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這些變化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是我國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進的必經過程。謀劃和推動“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就要把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作為貫穿發展全局和全過程的大邏輯,認識到我國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因勢而謀、因勢而動、因勢而進,變中求新、新中求進、進中突破。
深入學習貫徹五中全會精神,就要堅持用新的發展理念引領發展行動。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也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發展經驗的集中體現,反映出我們黨對我國發展規律的新認識。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我們要充分認識這場變革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統一思想,協調行動,將其貫徹到經濟工作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
深入學習貫徹五中全會精神,就要按照全會精神要求,在補齊短板上多用力。“十三五”規劃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規劃,必須緊緊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存在的短板。目前,在社會事業發展、生態環境保護、民生保障、農村貧困人口脫貧等方面,都存在短板。我們不能一邊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另一邊還有大量人口的生活水平處在扶貧標准線以下。因此,貫徹落實五中全會精神,就必須全力做好補齊短板這篇大文章,著力提高發展的協調性和平衡性。特別是要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深入學習貫徹五中全會精神,說到底要靠人來落實。從實際情況看,我們有的領導干部,既存在改革中不作為、亂作為的問題,也有面對發展新常態不會為、不善為的現象。這就迫切需要各級領導干部在貫徹落實五中全會精神上下功夫,堅持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最新理論成果武裝自己,努力鍛造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硬素養和能力,增強駕馭現代經濟發展、提高發展質量效益、落實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的素養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