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李克強“不靠審批靠監管”說給誰聽?

倪洋軍

2016年01月18日14:2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在1月1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強調,少辦一個証並不是簡單的“放權”,更是推進放管結合、提高監管效率的重要舉措。“一開始也有人擔心,簡政放權會不會放‘亂’了?實踐証明,市場並沒有亂。關鍵還是要加強監管。”總理說,“要真正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不能靠審批,而要靠市場監管。”(1月14日中國政府網)

進一步簡政放權,深入推進行政體制改革,是新一屆中央政府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打出的“當頭炮”。三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各地審批項目逐步減少、行政效能有效提升、制度改革持續推進。但是,與群眾的期盼還有很大差距。有些部門不願放權、不敢放權、不能放權,擔心“放開了市場會亂”,個別部門內部運轉機制不夠完善,甚至人為設置前置條件,導致實際審批時間冗長﹔有些地方政務服務體系整合不到位,便民服務網絡不夠健全,“門好進”了,但是“臉難看”、“事難辦”,老百姓“磨破嘴,跑斷腿”問題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如此等等的重審批、輕監管現象,說到底,還是權力觀錯位,更是責任缺失的表現。為此,李克強總理強調,“要真正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不能靠審批,而要靠市場監管。”可謂切中要害,具有很強指導性。

公開公平公正,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本質要求,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遵循的基本准則。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首先需要各類市場主體切實增強法制意識,守法經營、誠信經營,而這樣的意識和行為,隻有在市場運行過程中才能體現出來,並不是在審批辦証的過程中所能核准和界定的。因此,必須充分釋放市場主體的活力。當然,活力,一方面來自主體內部,另一方面也取決於外因,那就是依靠各級各部門努力去營造寬嚴相濟的外部環境、市場秩序。這些,靠不了審批,必須靠強有力的市場監管和貼心到位的服務。

黨的根本宗旨決定了各級各部門必須始終將“服務”放在第一位。當然,行政審批也是服務,但是過分地強調審批,甚至人為設置審批門檻和辦事障礙,則不是服務,而是“卡要”了。少數政府部門、個別工作人員或黨政官員,之所以過分注重審批,從表面上看是在嚴格把關,但從根本上來說,還是不願意放掉手中的權力以及通過權力交易所帶來的“好處”,而不願意深入市場、深入現場做耐心細致的監督管理和幫辦服務。這其實是本末倒置、主次顛倒的表現。少辦一個証,少跑一個部門,就能給企業節約大量時間、節省不少開支﹔而少辦一個証並不是簡單的“放權”,更是推進放管結合、提高監管效率的重要舉措,是服務宗旨的回歸。

權力就是責任,責任就該擔當。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是一場自我革命,涉及面廣,觸及利益深,社會關注度高。各級各部門必須明確職責、精心組織、穩妥推進,堅決打好簡政放權、職能轉變這場攻堅戰。要加強領導、落實責任,既要落實放權的責任,又要擔起監管的責任,防止出現監管真空﹔要建立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及時向地方政府報告重大工作進展情況、責任完成情況﹔要主動服務,強化督查,嚴格考核,對工作不落實、行動不迅速、成效不明顯的單位及其個人,要進行通報批評,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推諉扯皮的行為,要嚴肅查處,對執行不力,出現重大工作失誤、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的,要按照有關規定對責任人實行問責。

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是互相聯系的一個整體,也是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成功經驗。實踐証明,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增大的情況下,我們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確實增加了市場活力。要把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堅持做到該放的要放,該管的必須管好,全力優化服務。無論是提升舊動能,還是培育新動能,都需要進一步深化簡政放權等改革,打造中國經濟“雙輪驅動”的持久動力。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黃策輿、朱書緣)
相關專題
· 倪洋軍文集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