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新華每日電訊:阻斷“共腐圈”關鍵要管住“一把手”

胡印斌

2016年01月14日08:18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原標題:阻斷“共腐圈”關鍵要管住“一把手”

  江西省萍鄉市政協原主席賀維林涉嫌受賄與濫用職權案日前開庭審理。據統計,除被查辦的中管干部1人、省管干部5人以外,2013年至2014年,萍鄉市各級紀檢機關立案縣處級干部37人,鄉科級干部138人,一般干部203人。新華社記者調查發現,萍鄉市部分官員抱團腐敗形成“共腐圈”,造成選人用人“逆淘汰”現象。(1月13日新華社報道)

  導致萍鄉官場風氣劣化的原因很多,比如民眾的順從、長期以來的吏治鬆弛、個別官員權力缺乏節制等。但最關鍵因素恐怕還在於“一把手”濫權,以及這種濫權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制止。

  若“一把手”的權力運行太隨意,動輒突破制度,並用利益將其他人牢牢綁在自己的“戰車”上,必然會產生兩方面的負面效應:一是大大小小的官員會唯其馬首是瞻,“圈子”越來越緊密,成為一個有很強內聚力的利益團伙﹔二是大大小小的官員見樣學樣,把這一套運行模式沿用到自己的“地盤”上去。

  如果這種風氣蔓延開來,上上下下用人都隻找“自己人”,大大小小的權力網絡相互交織,最終必然形成一個堅固的利益共同體。這一點,從一些“大老虎”的官場關系網,到一些“小老虎”的朋友圈,莫不如此。貪腐官員盤根錯節,隻能讓好官能吏被“逆淘汰”或同流合污。

  可見,要改變官場不良風氣,首先就要管住“一把手”。這其中,制度的約束很重要。其實,我們不是沒有制度,而是缺乏對制度的敬畏。以“集體領導”為例,如果這一制度長期被“一把手”操弄,名存實亡,像用人這樣的大事,往往密謀於暗室,而雞毛蒜皮的小事卻在會上爭爭吵吵做樣子,當然不可能成為一種強有力的約束。

  去年被查處的河北“億元書記”邊飛,當其在縣委書記任上時,全縣官員從縣委常委、紀委書記到鄉鎮長,大都給他送錢。他們有的是為了穩固位置,有的則是買官、調崗。除了少數幾人因為人事凍結沒能如願,絕大多數官員在送錢后,都以“集體研究”的名義如願以償。試想,如此用人,怎麼可能不出問題?動輒幾十萬元、上百萬元的賄款從哪裡來?還不是上行下效,從下邊盤剝而來?

  此外,外部環境也很重要。當黨內監督失之於寬、失之於鬆、失之於軟,而媒體監督缺失,社會“風評”噤聲,剩下來的隻能是少數官員為所欲為、肆無忌憚。我們看到,很多時候,一些“一把手”喜歡以維護穩定等形形色色的名義,封堵輿論,壓制民意,以便於自己的濫權。因此,一旦他們落馬,就會出現一個民意“打死老虎”的潮涌。

  官員“共腐”,嚴重破壞政治生態,放縱人性的惡與貪婪,也透支民眾的信心。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強調,要抓住“關鍵少數”,破解一把手監督難題,領導干部責任越重大、崗位越重要,就越要加強監督。唯有推動制度創新,強化巡視監督,健全問責機制,密織網絡管好“一把手”,並構建起一整套“不讓老實人吃虧,不讓跑官要官、買官賣官者得逞”的體制機制,才有可能逐漸修復政治生態,樹立官場新風尚,營造良好的從政環境。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黃策輿、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