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之大事,命在於將。率軍者披堅執銳,執戈者方能戰不旋踵。
我軍能不能做到能打仗、打勝仗,軍委機關地位重要、責任重大。軍委機關各部門,不論處在指揮鏈上,還是處在建設鏈、管理鏈、監督鏈上,都必須按照習主席的要求,“把謀打贏作為最大職責”。
能打仗、打勝仗首先是對軍委機關的要求。軍委機關牢固樹立戰斗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准,做到能打仗、打勝仗,全軍才能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軍委機關強化隨時准備打仗的思想,集中精力研究軍事、研究戰爭、研究打仗,才能引導全軍把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項工作向打仗用勁。如果當參謀、提建議、抓落實偏離戰斗力標准,背離謀打贏這一最大職責,不能為能打仗、打勝仗作貢獻,一切都白搭!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戰爭形態正加速演變。無戰不聯、無聯不勝正成為現代戰爭的顯著特征。這輪改革,建立健全軍委和戰區兩級聯合作戰指揮機構,把聯合作戰指揮的重心放在戰區,對我軍作戰指揮體系和指揮方式的影響是全方位、深層次的。軍委機關隻有積極適應這種變化,認真貫徹和體現新形勢下軍事戰略方針的要求,在謀劃打仗、保障打仗、服務打仗中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積極在聯合作戰理論研究、聯合作戰法規制定、聯合作戰人才培養等方面發揮好應有的作用,盡快形成暢通高效的聯合作戰指揮體系,才能使我軍形成體系優勢,鑄就戰無不勝的鐵拳。
當前,我國國家安全形勢正在發生新的深刻變化,各種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明顯增多,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交織。敵對勢力不願看到社會主義中國發展壯大,加強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戰略,千方百計對我國進行戰略遏制和圍堵。面對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迫切要求,軍委機關各部門必須強化底線思維,堅持問題導向,一心一意謀打贏,全神貫注抓落實,不斷提高戰備工作質量和水平,確保一旦有事能沖得上、頂得住、拿得下。
打鐵,先要做鐵打的人﹔謀打贏,先要做明天戰場的明白人。如果嘴上說的是明天的戰爭,實際上謀的是昨天的戰爭,就會成為蘇聯話劇《前線》中那個固步自封的戈爾洛夫。面對“兩個能力不夠”“兩個差距很大”的客觀現實,軍委機關和領導干部要有“知識恐慌”“本領恐慌”,大興學習研究之風,主動來一場軍事學習革命,來一場思想解放的頭腦風暴。隻要多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軍事著作,多研究古今中外戰史戰例,緊跟世界新軍事革命發展趨勢,研究信息化戰爭制勝機理,把握現代軍事指揮規律,就能不斷提高謀劃打仗、指揮打仗、帶兵打仗能力,真正做到不負重托、不辱使命,努力為黨和人民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