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新華每日電訊:“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是歷史責任

王賢

2016年01月08日08:31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原標題:“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是歷史責任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就是要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全心全意建設生態文明的先行示范帶,使綠水青山產生巨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習近平總書記5日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強調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太一生水、水輔太一。”長江發源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橫貫我國東中西部,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重要支撐。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在這裡繁衍生息,現在長江流域生活著4億多各族兒女。這裡有郁郁蔥蔥、壯美絕倫的峽谷風光﹔各具特色、張力十足的山水人文﹔同時具有十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是無數水生動植物的棲息地。
  整航道、修錨地、建港口、搞園區、引企業、辦工廠、圈地皮、大拆建、造城鎮……在沿江地區長江經濟帶建設如火如荼之際,一些地方在承接產業轉移時,飢不擇食拉項目,讓高污染的礦產、鋼鐵、水泥、化工企業密集布局在長江邊﹔部分企業無視長江水環境,污水直排、偷排問題突出﹔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大量森林、農田變成了城市,昔日的湖泊、溪流變成了工廠……
  近些年,長江生態系統警鐘不時敲響:長江水質不斷惡化,沿線水污染事件多發,威脅用水安全﹔白鰭豚、白鱘多年不見蹤跡,長江江豚僅余千頭,頂級物種紛紛告急……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在發展與保護的終極命題上,這一重要指示給出了明確答案。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就是要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全心全意建設生態文明的先行示范帶,使綠水青山產生巨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長江經濟帶不僅是一條有巨大潛力的經濟發展帶,更是關系子孫禍福的生態屏障帶。要在生態環境保護從嚴從緊的前提下,依托長江水道,統籌岸上水上,正確處理防洪、通航、發電的關系。隻有統籌考慮經濟社會發展和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強化長江水資源水環境保護和合理利用,大力實施創新驅動和產業轉型升級,切實順應自然保育生態,中華民族母親河才能永葆生機活力。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黃策輿、朱書緣)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